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5页
1 前言第15-25页
   ·目的意义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29页
   ·供试材料第25页
   ·试验设计第25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5-28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8-2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9-53页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29-31页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第31-34页
     ·单株干物质积累动态第31-32页
     ·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第32-33页
     ·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第33-34页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灌浆期玉米植株不同层次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第34-36页
     ·不同层次总干物质积累量第34-35页
     ·不同层次叶片干物质积累量第35-36页
     ·不同层次茎秆干物质积累量第36页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的影响第36-42页
     ·穗位叶净光合速率第36-37页
     ·穗位叶叶绿素含量第37-38页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光合作用关键酶的影响第38-40页
     ·穗位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第40-42页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第42-46页
     ·光合有效辐射解惑率第42-43页
     ·叶面积指数第43页
     ·群体光合速率第43-44页
     ·群体呼吸速率第44-45页
     ·群体呼吸速率与群体总光合的比例第45-46页
   ·叶片保护性酶活性第46-49页
     ·SOD 活性第46-47页
     ·POD 活性第47-48页
     ·CAT 活性第48-49页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结实率和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第49-53页
     ·结实率第49-50页
     ·果穗上部籽粒生长素含量第50页
     ·果穗上部籽粒玉米素和双氢玉米素含量第50-51页
     ·果穗上部籽粒赤霉素含量第51-52页
     ·果穗上部籽粒脱落酸含量第52-53页
4 讨论第53-60页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第53-54页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第54-55页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群体内光分布的影响第55-56页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第56-58页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第58-59页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结实率和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的 影响第59-60页
5 主要结论第60-64页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植株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60-61页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第61页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群体内光分布的影响第61页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第61-62页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第62页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叶片衰老的影响第62-63页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结实率及果穗上部籽粒激素含量的影响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茶籽基质育苗技术及萌发过程中营养生理研究
下一篇:山东烟区漂浮育苗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