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选题 | 第13-27页 |
1.1 能源发展的现状 | 第13页 |
1.2 氢能 | 第13-15页 |
1.2.1 氢能的发展 | 第13-14页 |
1.2.2 氢能的特点 | 第14-15页 |
1.3 现有的储氢技术 | 第15-18页 |
1.3.1 物理方法储氢 | 第16-17页 |
1.3.1.1 低温液氢储存 | 第16页 |
1.3.1.2 高压压缩储氢 | 第16页 |
1.3.1.4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储氢 | 第16-17页 |
1.3.2 化学方法储氢 | 第17-18页 |
1.3.2.1 金属氢化物储存 | 第17页 |
1.3.2.2 配合物氢化物储氢 | 第17-18页 |
1.3.2.3 有机液体氢化物储氢 | 第18页 |
1.4 有机液体氢化物 | 第18-21页 |
1.4.1 有机液体氢化物的储氢原理 | 第18-19页 |
1.4.2 有机液体氢化物储氢的特点 | 第19-20页 |
1.4.3 有机液体氢化物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20-21页 |
1.5 有机脱氢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5.1 脱氢的方法 | 第21-22页 |
1.5.2 单金属脱氢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5.2.1 非贵金属催化剂 | 第22页 |
1.5.2.2 贵金属催化剂 | 第22-23页 |
1.5.3 双金属脱氢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23页 |
1.5.3.1 非贵金属催化剂 | 第23页 |
1.5.3.2 贵金属催化剂 | 第23页 |
1.6 液体有机氢化物——全氢化芴 | 第23-25页 |
1.7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及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表征和计算方法 | 第27-33页 |
2.1 实验方法 | 第27页 |
2.2 表征方法 | 第27-30页 |
2.2.1 N_2吸脱附表征 | 第27页 |
2.2.2 H_2-TPR表征 | 第27-28页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 | 第28-29页 |
2.2.4 色谱分析 | 第29页 |
2.2.5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29页 |
2.2.6 EDS分析 | 第29页 |
2.2.7 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征 | 第29-30页 |
2.3 催化剂活性评价和计算方法 | 第30-33页 |
2.3.1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30-31页 |
2.3.2 计算方法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双金属催化剂Pt-M/γ-Al_2O_3(M=Sn,Ce和Cr)的脱氢性能的研究 | 第33-59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33-34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3-34页 |
3.2.2 实验主要设备及型号 | 第34页 |
3.3 Pt-Sn/γ-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制备及全氢化芴催化析氢性能 | 第34-41页 |
3.3.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4-35页 |
3.3.2 不同Sn的负载量对PHF脱氢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3 催化剂不同焙烧温度对PHF脱氢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4 Pt-Sn/γ-Al_2O_3催化剂的TEM分析 | 第37-38页 |
3.3.5 Pt-Sn/γ-Al_2O_3催化剂的EDS图谱 | 第38-39页 |
3.3.6 Pt-Sn/γ-Al_2O_3催化剂的N_2吸附表征 | 第39-41页 |
3.3.7 程序升温还原(TPR) | 第41页 |
3.4 Pt-Ce/γ-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全氢化芴催化析氢性能 | 第41-48页 |
3.4.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1-42页 |
3.4.2 不同Ce的负载量对PHF脱氢性能的影响 | 第42-44页 |
3.4.3 催化剂不同焙烧温度对PHF脱氢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4 Pt-Ce/γ-Al_2O_3催化剂的TEM分析 | 第45-46页 |
3.4.5 Pt-Ce/γ-Al_2O_3催化剂的EDS图谱 | 第46-47页 |
3.4.6 Pt-Ce/γ-Al_2O_3催化剂的N_2吸附表征 | 第47-48页 |
3.4.7 程序升温还原(TPR) | 第48页 |
3.5 Pt-Cr/γ-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全氢化芴催化析氢性能 | 第48-56页 |
3.5.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8-49页 |
3.5.2 不同Cr的负载量对PHF脱氢性能的影响 | 第49-51页 |
3.5.3 催化剂不同焙烧温度对PHF脱氢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3.5.4 Pt-Cr/γ-Al_2O_3催化剂的TEM分析 | 第52页 |
3.5.5 Pt-Cr/γ-Al_2O_3催化剂的EDS图谱 | 第52-53页 |
3.5.6 Pt-Cr/γ-Al_2O_3催化剂的N_2吸附表征 | 第53-55页 |
3.5.7 程序升温还原(TPR) | 第55-56页 |
3.6 不同第二金属的最优负载量的催化脱氢的比较 | 第56-5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Pt/MIL-101催化剂的制备及全氢化芴脱氢性能 | 第59-73页 |
4.1 引言 | 第59-60页 |
4.4 MIL-101特性表征 | 第60页 |
4.5 Pt/MIL-101催化性能 | 第60-68页 |
4.5.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1页 |
4.5.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61-65页 |
4.5.2.1 催化剂结构参数 | 第61-62页 |
4.5.2.2 XRD分析 | 第62-63页 |
4.5.2.3 TEM透射电镜分析 | 第63-64页 |
4.5.2.4 Pt/MIL-101的EDS图谱 | 第64-65页 |
4.5.3 催化性能表征 | 第65-68页 |
4.5.3.1 浸渍次数不同 | 第65-67页 |
4.5.3.2 不同催化剂的量 | 第67-68页 |
4.6 Pt/MIL-101与Pt/γ-Al_2O_3催化脱氢的比较 | 第68-72页 |
4.6.1 Pt//γ-Al_2O_3的制备 | 第68-69页 |
4.6.2 XRD 分析 | 第69-70页 |
4.6.3 催化剂结构参数的比较 | 第70页 |
4.6.4 TEM透射电镜比较 | 第70-71页 |
4.6.5 催化脱氢性能比较 | 第71-72页 |
4.7 本章总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7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73-74页 |
5.2 本实验的创新点 | 第74页 |
5.3 建议与展望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