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形象的他者认同与重构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刘三姐形象原型 | 第15-25页 |
2.1 刘三姐原型 | 第15-19页 |
2.1.1 姆洛甲创世神话 | 第16-17页 |
2.1.2 姆洛甲“敢壮歌圩”传说 | 第17-19页 |
2.2 民间故事中的刘三姐 | 第19-25页 |
2.2.1 壮族传说中的刘三姐 | 第19-22页 |
2.2.2 汉族文献记载的刘三姐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刘三姐形象的他者认同 | 第25-43页 |
3.1 “他者认同”的概念及理论 | 第25-26页 |
3.1.1 “他者”与“认同”的基本概念 | 第25-26页 |
3.1.2 “他者认同”的理论来源 | 第26页 |
3.2 传播媒介中刘三姐形象的新元素 | 第26-38页 |
3.2.1 文学文本中刘三姐形象的他者认同 | 第26-32页 |
3.2.2 图像视角下刘三姐形象的他者认同 | 第32-38页 |
3.3 纵向的“他者认同”异化 | 第38-43页 |
3.3.1 神魅化—世俗化的嬗变 | 第38-40页 |
3.3.2 平民化—娱乐化的嬗变 | 第40-43页 |
第四章 刘三姐形象的重构 | 第43-49页 |
4.1 刘三姐形象的现代化重构 | 第43-47页 |
4.1.1 伦理冲突的戏剧化 | 第44-45页 |
4.1.2 英雄崇拜的“他者”想象 | 第45-46页 |
4.1.3 “他者”的异族想象 | 第46-47页 |
4.2 刘三姐形象在文化大融合下重构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