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唐(618~907年)论文

唐代前期充纳及遣返质子军事原因探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3页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第7-8页
    二、研究现状分析第8-10页
    三、内容和方法第10-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15页
第二章 唐朝前期充纳“质子”的军事原因第15-39页
    第一节 “质子”本身的军事作用第15-30页
        (一) 充纳宿卫第15-21页
        (二) 随军从征第21-30页
    第二节 “质子”背后所联系的军事力量及其作用第30-36页
        (一) 原部族的“部落兵”及唐军编制中的“蕃兵”第31-34页
        (二) “部落兵”、“蕃兵”在军事上的作用第34-36页
    第三节 小结第36-39页
第三章 “部落兵制”的变化对“质子”军事作用的影响第39-47页
    第一节 “部落兵制”存在的社会基础及其优势第39-41页
    第二节 “部落兵制”兴盛时期质子军事作用的重要性第41-44页
        (一) 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的部落兵制长期存在的原因第41-43页
        (二) 这一时期“质子”军事作用的重要性与地位第43-44页
    第三节 新型民族集团的出现对“质子”军事作用的影响第44-46页
        (一) 权力真空下的民族迁徙与新型民族集团的形成第44-45页
        (二) 新型民族集团对“部落兵制”和质子军事作用的影响第45-46页
    第四节 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唐朝军事制度转型对“质子”军事作用的影响第47-57页
    第一节 唐朝在新环境下所采取的应激措施第47-51页
        (一) 府兵制的衰弱崩溃与唐朝中央的挽救措施第47-50页
        (二) 募兵制的确立及胡人大量应征进入军队第50-51页
    第二节 唐朝为保持军队战斗力所进行的实验及其对质子军事作用的冲击第51-57页
        (一) 沿边地区“类部落兵制”集团的出现第51-55页
        (二) 新型军制对质子军事作用的影响第55-57页
第五章 唐朝遣返“质子”的军事原因第57-63页
    第一节 质子本身军事作用的变化第57-59页
        (一) 宿卫性质的下降,礼仪和学习的成分上升第57-58页
        (二) 从征义务的削弱第58页
        (三) 政治投机作用的增强第58-59页
    第二节 国防战略转型对质子军事作用的影响第59-63页
结语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致谢第71-73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汉法治的文化考察
下一篇:清代清水江流域锦屏县山林买卖契约文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