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1.3.1 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 | 第15-16页 |
1.3.2 非政府组织 | 第16-17页 |
1.3.3 协同供给 | 第17-18页 |
1.3.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 第18-19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1.4.1 理论上的意义 | 第19-20页 |
1.4.2 实际的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农村公共服务中政府与NGO协同供给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 第21-30页 |
2.1 理论依据 | 第21-24页 |
2.1.1 政府与NGO协同供给的理论基础——协同论 | 第21-22页 |
2.1.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2页 |
2.1.3 第三方治理理论 | 第22-24页 |
2.2 现实依据 | 第24-30页 |
2.2.1 客观必要性 | 第24-27页 |
2.2.2 现实可能性 | 第27-30页 |
第三章 政府与NGO协同供给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0-40页 |
3.1 案例简介——长沙县金井镇用水户协会 | 第30-31页 |
3.2 访谈介绍 | 第31-34页 |
3.2.1 访谈提纲说明 | 第31-32页 |
3.2.2 访谈内容总结与分析 | 第32-34页 |
3.3 政府与NGO协同供给农村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3.3.1 政府与协会在分工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3.3.2 政府与协会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3.4 政府与NGO协同供给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7-40页 |
3.4.1 政治互信的缺失 | 第37页 |
3.4.2 需求表达的不畅通 | 第37-38页 |
3.4.3 NGO自身的缺陷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农村公共服务中政府与NGO协同供给的对策建议 | 第40-47页 |
4.1 完善需求表达制度,满足多样化需求 | 第40-42页 |
4.1.1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鼓励农民自主表达需求 | 第40页 |
4.1.2 加强NGO与农民的直接沟通 | 第40-41页 |
4.1.3 加强政府与NGO的沟通 | 第41-42页 |
4.2 完善NGO自身的建设,增加协同供给的方式 | 第42-44页 |
4.2.1 创新NGO的筹资方法,拓宽筹资渠道 | 第42-43页 |
4.2.2 建立NGO的自律机制,加强内部管理 | 第43-44页 |
4.3 增加协同供给的方式 | 第44-45页 |
4.3.1 创新协同供给的方式,扩大协同供给的范围 | 第44-45页 |
4.4 建立和健全政府与NGO的监督保障制度 | 第45-46页 |
4.5 明确责任,合理分工 | 第46-47页 |
4.5.1 政府与NGO人员分开,各负其责 | 第46页 |
4.5.2 引入行业竞争制度,实现政府与NGO分离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