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导论 | 第5-9页 |
一、本课题的契入点、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第5-6页 |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 第6-7页 |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 第7-9页 |
第一章 魏源经世佛学思想形成的原因 | 第9-22页 |
第一节 魏源经世佛学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 第9-11页 |
第二节 魏源经世佛学思想形成的主客观原因 | 第11-22页 |
一、魏源经世佛学思想形成的主观原因 | 第11-16页 |
二、魏源经世佛学思想形成的客观原因 | 第16-22页 |
第二章 魏源经世佛学思想的演变历程 | 第22-30页 |
第一节 在科举考试中涉猎佛学 | 第22-25页 |
一、青少年时期热心于科举考试(21岁之前) | 第22-24页 |
二、科举考试与研究佛学理论相兼顾(21一32岁)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在官宦生涯中逐渐萌生佛教信仰 | 第25-28页 |
一、受龚自珍、钱东圃等影响而开始偏重佛学(32—35岁) | 第25-27页 |
二、佛学研究日益精进(36—58岁)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晚年寻求终极关怀中皈依佛门、笃信净土(59—64岁)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魏源经世佛学思想的创新与实践 | 第30-43页 |
第一节 编辑《净土四经》,完善净土宗修行理论 | 第30-33页 |
第二节 提倡“宗、教、净合一”的佛学见解 | 第33-38页 |
第三节 创作诗作贯彻人间净土的理念 | 第38-43页 |
结语:开启了中国近现代人间佛教的先河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