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米格尔大街》的狂欢化解读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V.S.奈保尔与《米格尔大街》第12-17页
    第一节 V.S.奈保尔生平介绍第12-13页
    第二节 《米格尔大街》简介第13-14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创新点第14-17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三、 本文创新点第16-17页
第二章 巴赫金及狂欢化理论第17-23页
    第一节 巴赫金简介第17-18页
    第二节 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第18-21页
        一、 狂欢化诗学理论的渊源第18-19页
        二、 狂欢化诗学理论的基本内容第19-21页
    第三节 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文学呈现方式第21-23页
        一、 狂欢化的语言和加冕脱冕结构第21页
        二、 狂欢化的人物形象第21-22页
        三、 狂欢式的世界感受第22-23页
第三章 狂欢化的语言和加冕脱冕结构第23-32页
    第一节 杂语第23-25页
        一、 双重叙事话语第23-24页
        二、 克里普索小调第24-25页
    第二节 广场语言第25-29页
        一、 反讽第25-26页
        二、 骂人话第26-27页
        三、 戏仿第27-29页
    第三节 脱冕型结构第29-32页
        一、 对比佛的加冕和脱冕第29-30页
        二、 对曼曼的加冕和脱冕第30-32页
第四章 狂欢化的人物形象第32-39页
    第一节 小丑和疯子第32-34页
        一、 摩根第32-33页
        二、 博勒第33-34页
    第二节 边缘人第34-37页
        一、 博加特第34-35页
        二、 劳拉第35-36页
        三、 爱德华第36-37页
    第三节 其他狂欢化人物形象第37-39页
        一、 赫瑞拉太太第37-38页
        二、 巴库第38-39页
第五章 狂欢式的世界感受第39-45页
    第一节 快乐哲学和无法实现的乌托邦理想第39-40页
    第二节 颠覆性第40-42页
        一、 对理想和职业追求的颠覆第40-41页
        二、 对男权的颠覆第41-42页
        三、 对爱情的颠覆第42页
    第三节 未完成性第42-43页
    第四节 无处不在的悲剧气氛第43-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岛的三条海岸:夏威夷华裔诗歌的文化杂糅研究
下一篇:莫里亚克小说中的基督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