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研究内容 | 第14页 |
2、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 | 第14页 |
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4、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2章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基本理论 | 第16-23页 |
·会计监管的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监管的概念 | 第16-17页 |
·会计监管的概念界定 | 第17页 |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组成要素 | 第17-19页 |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目标 | 第17-18页 |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主体 | 第18页 |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客体 | 第18-19页 |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依据 | 第19页 |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经济理论分析 | 第19-23页 |
·委托代理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20页 |
·博弈理论 | 第20-21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会计监管改革分析及其对美国会计监管的影响 | 第23-35页 |
·法案的出台背景及概述 | 第23-24页 |
·法案的出台背景 | 第23页 |
·法案的概述 | 第23-24页 |
·法案涉及会计监管的主要内容及分析评价 | 第24-32页 |
·政府监管方面 | 第24-26页 |
·社会监管方面 | 第26-29页 |
·公司内部监管方面 | 第29-32页 |
·法案对美国会计监管模式的影响及评价 | 第32-35页 |
·传统美国会计监管模式 | 第32-33页 |
·后安然时代美国会计监管模式的探索实践及评价 | 第33-35页 |
第4章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借鉴 | 第35-49页 |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9页 |
·法律监管方面 | 第35-36页 |
·政府监管方面 | 第36-37页 |
·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方面 | 第37-38页 |
·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管方面 | 第38-39页 |
·理论界和大众媒体等社会监督方面 | 第39页 |
·案例分析——对“科龙电器”事件的分析 | 第39-45页 |
·“科龙电器”案例概况 | 第40-41页 |
·对“科龙电器”案例中会计监管失效的分析和反思 | 第41-45页 |
·法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借鉴 | 第45-49页 |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治理 | 第46页 |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监督职能 | 第46-47页 |
·加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 | 第47页 |
·建立相互制衡的政府监管体系 | 第47页 |
·完善会计证券立法和加大执法处罚力度 | 第47-49页 |
第5章 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有效会计监管模式的构想 | 第49-56页 |
·建立会计监管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 第49-53页 |
·环境因素 | 第49-50页 |
·各种监管的特性及对会计监管模式的影响 | 第50-53页 |
·构建我国上市公司有效会计监管模式的构想 | 第53-55页 |
1、法律监管为根本 | 第53-54页 |
2、政府监管为主导 | 第54页 |
3、注册会计师审计为重点 | 第54页 |
4、上市公司自我监管为基础 | 第54页 |
5、媒体和会计理论界监督为补充 | 第54-55页 |
·有效会计监管模式的前景展望及研究的局限性 | 第55-56页 |
·前景展望 | 第55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