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1.5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小城镇和“空心化”的相关理论 | 第16-25页 |
2.1 小城镇的相关理论 | 第17-23页 |
2.1.1 小城镇的含义 | 第17-18页 |
2.1.2 城镇化的含义 | 第18-19页 |
2.1.3 就近城镇化的含义 | 第19-20页 |
2.1.4 小城镇的地位 | 第20-21页 |
2.1.5 小城镇的作用 | 第21-23页 |
2.1.5.1 小城镇有助于农民实现就近城镇化和就近市民化 | 第21页 |
2.1.5.2 小城镇有助于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 第21-22页 |
2.1.5.3 小城镇有助于释放内需潜力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第22页 |
2.1.5.4 小城镇有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 第22-23页 |
2.2 “空心化”的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2.2.1 农村“空心化”的含义 | 第23-24页 |
2.2.2 小城镇“空心化”的含义 | 第24-25页 |
第3章 河南就近城镇化中小城镇“空心化”的表现和危害 | 第25-32页 |
3.1 河南就近城镇化中小城镇“空心化”的表现 | 第25-29页 |
3.1.1 人口的“空心化” | 第25-26页 |
3.1.2 产业的“空心化” | 第26页 |
3.1.3 宜居条件的“空心化” | 第26-27页 |
3.1.4 精神文化的“空心化” | 第27-28页 |
3.1.5 政策落实的“空心化” | 第28-29页 |
3.2 河南就近城镇化中小城镇“空心化”的危害 | 第29-32页 |
3.2.1 不利于小城镇人口发挥集聚效应 | 第29页 |
3.2.2 不利于小城镇产业发展的持久 | 第29-30页 |
3.2.3 不利于小城镇宜居建设的实现 | 第30页 |
3.2.4 不利于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 | 第30页 |
3.2.5 不利于小城镇和区域的健康、全面发展 | 第30-32页 |
第4章 河南就近城镇化中小城镇“空心化”的原因探究 | 第32-41页 |
4.1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束缚 | 第32-34页 |
4.1.1 户籍制度不统一 | 第32页 |
4.1.2 土地制度不健全 | 第32-33页 |
4.1.3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 第33-34页 |
4.2 规划水平低,管理质量差 | 第34-36页 |
4.2.1 缺少整体城镇规划 | 第34-35页 |
4.2.2 城镇建设粗放无序 | 第35页 |
4.2.3 环境卫生问题突出 | 第35-36页 |
4.3 优势产业匮乏,产业结构不协调 | 第36-37页 |
4.3.1 优势产业不足,缺少小城镇特色 | 第36页 |
4.3.2 城镇化与农业化、工业化的不协调 | 第36-37页 |
4.4 资金短缺,发展动力不足 | 第37-39页 |
4.4.1 国家政策力度不够 | 第37-38页 |
4.4.2 地方投融资渠道有限 | 第38-39页 |
4.4.2.1 地方财政性资金收入单一 | 第38页 |
4.4.2.2 地方社会资本利用不充分 | 第38-39页 |
4.5 居民经济来源单一,就业、创业环境不乐观 | 第39-41页 |
4.5.1 就业机会少,就近市民化热情不高 | 第39-40页 |
4.5.2 创业热情与现实环境的不匹配 | 第40-41页 |
第5章 河南就近城镇化中小城镇“空心化”的化解对策 | 第41-50页 |
5.1 破除发展壁垒,打破城乡二元体制 | 第41-43页 |
5.1.1 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给予就近城镇化的农民工市民身份 | 第41页 |
5.1.2 完善小城镇土地制度,保障镇民对土地的基本权利 | 第41-42页 |
5.1.3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 第42-43页 |
5.2 优化小城镇规划,提升管理质量 | 第43-45页 |
5.2.1 科学合理的规划,强化顶层设计 | 第43-44页 |
5.2.2 统筹城乡管理体制,提高小城镇硬实力 | 第44页 |
5.2.3 综合治理环境问题,建设宜居小城镇 | 第44-45页 |
5.3 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小城镇特色产业 | 第45-46页 |
5.3.1 发挥地方优势,培育产业特色 | 第45页 |
5.3.2 积极实现就近城镇化与农业化、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 第45-46页 |
5.4 加大财税支持,配套多元化金融体系 | 第46-48页 |
5.4.1 国家应加大财政倾斜,实现财税体制改革 | 第46-47页 |
5.4.2 地方政府应积极建立完善税收征管体系,拓宽融资渠道 | 第47-48页 |
5.4.2.1 地方政府实现财政性资金的多元化 | 第47页 |
5.4.2.2 引导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 | 第47-48页 |
5.5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就近城镇化 | 第48-50页 |
5.5.1 培育新型农民,吸引农民就近城镇化和市民化 | 第48-49页 |
5.5.2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引导自主创业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