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第2章 基本案情 | 第11-13页 |
2.1 案情介绍 | 第11页 |
2.2 裁判结果及其理由 | 第11-13页 |
第3章 本案的争议焦点 | 第13-15页 |
3.1 “泥人张”是否属于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 | 第13页 |
3.2 被告使用“泥人张”是否构成相同或相似使用 | 第13页 |
3.3 被告北京“泥人张”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 第13-15页 |
第4章 对案件争点的评析 | 第15-25页 |
4.1 知名商品及其特有名称的认定 | 第15-19页 |
4.1.1 知名商品的认定 | 第15-17页 |
4.1.2 知名商品特有名称的认定 | 第17-19页 |
4.1.2.1 一般商品名称与知名商品特有名称 | 第18页 |
4.1.2.2 通用名称与知名商品特有名称 | 第18-19页 |
4.2 北京“泥人张”与“泥人张”相同或相似使用的认定 | 第19-21页 |
4.2.1 二者的主要部分近似 | 第20页 |
4.2.2 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或者是误认为有特定联系 | 第20页 |
4.2.3 隔离观察印象相近 | 第20-21页 |
4.3 北京“泥人张”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 | 第21-25页 |
4.3.1 违反基本原则的认定 | 第22页 |
4.3.2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 | 第22-25页 |
4.3.2.1 行为主体 | 第23页 |
4.3.2.2 主观方面 | 第23页 |
4.3.2.3 客观方面 | 第23页 |
4.3.2.4 损害客体 | 第23-25页 |
第5章 由本案引发的思考 | 第25-28页 |
5.1 知名商品特有权利保护面临的困境 | 第25-26页 |
5.1.1 法律保护范围过于狭窄 | 第25页 |
5.1.2 对知名商品的混淆认定方式过窄 | 第25-26页 |
5.1.3 对侵犯知名商品特有权利的救济单一 | 第26页 |
5.2 对保护知名商品特有权利的建议 | 第26-28页 |
5.2.1 更新立法模式扩大保护范围 | 第26页 |
5.2.2 扩大市场混淆及仿冒行为的认定方式 | 第26-27页 |
5.2.3 完善知名商品特有权利的救济措施 | 第27-28页 |
结论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