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整车试验论文

纯电动公交车与乘用车追尾碰撞相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汽车碰撞相容性研究现状综述第13-19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3 研究现状评述第18-19页
    1.3 碰撞相容性测试试验方法第19-25页
        1.3.1 FWRB测试试验第19-20页
        1.3.2 FWDB测试试验第20-21页
        1.3.3 ODB测试试验第21-22页
        1.3.4 PDB测试试验第22-24页
        1.3.5 测试试验方法评述第24-25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5-27页
第二章 汽车追尾碰撞相容性原理及综合分析方案第27-44页
    2.1 汽车追尾碰撞问题描述第27-29页
    2.2 汽车追尾碰撞等效力学模型分析第29-42页
        2.2.1 汽车追尾碰撞等效力学模型建立及分析第29-36页
        2.2.2 汽车碰撞相容性影响因素分析第36-40页
        2.2.3 汽车碰撞相容性评价指标第40-42页
    2.3 纯电动公交车与乘用车追尾碰撞相容性综合分析方案第42-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纯电动公交车与乘用车整车建模与验证第44-70页
    3.1 纯电动公交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4-55页
        3.1.1 纯电动公交车整体结构特点第44-45页
        3.1.2 网格划分第45-48页
        3.1.3 材料属性赋予第48页
        3.1.4 连接方式模拟第48-49页
        3.1.5 载荷与初始边界条件处理第49-52页
        3.1.6 质量缩放控制第52页
        3.1.7 沙漏控制第52-53页
        3.1.8 计算输出参数设置第53-54页
        3.1.9 整车模型第54-55页
    3.2 乘用车有限元模型简化与实验验证第55-62页
        3.2.1 乘用车整车有限元模型简化第55-58页
        3.2.2 实验对比验证第58-62页
    3.3 纯电动公交车整车模型静态分析与验证第62-68页
        3.3.1 刚度分析第62-67页
        3.3.2 模态分析第67-68页
    3.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纯电动公交车与乘用车追尾碰撞仿真分析第70-96页
    4.1 碰撞模型设置第70页
    4.2 碰撞能量变化分析第70-71页
    4.3 碰撞变形分析第71-72页
    4.4 碰撞吸能量分析第72-73页
    4.5 碰撞速度对追尾碰撞相容性的影响第73-82页
        4.5.1 碰撞变形量分析第74-75页
        4.5.2 碰撞加速度分析第75-77页
        4.5.3 关键部件吸能量分析第77-78页
        4.5.4 侵入量分析第78-82页
    4.6 碰撞重叠率对追尾碰撞相容性的影响第82-89页
        4.6.1 碰撞模型设置第82-84页
        4.6.2 碰撞变形量分析第84-85页
        4.6.3 碰撞加速度分析第85-86页
        4.6.4 关键部件吸能量分析第86-87页
        4.6.5 侵入量分析第87-89页
    4.7 公交车不同载质量对追尾碰撞相容性的影响第89-95页
        4.7.1 碰撞变形量分析第90-91页
        4.7.2 碰撞加速度分析第91-92页
        4.7.3 关键部件吸能量分析第92-93页
        4.7.4 侵入量分析第93-95页
    4.8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五章 追尾碰撞相容性改进与验证分析第96-103页
    5.1 改善追尾碰撞相容性可行性措施第96-97页
    5.2 具体改进措施第97-99页
        5.2.1 纯电动公交车改进措施第97-98页
        5.2.2 乘用车改进措施第98-99页
    5.3 改进模型效果验证第99-102页
    5.4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总结与展望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0-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附件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SP的多路数控电源的设计和实现
下一篇:A公司提高产品一次合格率质量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