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12-3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5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荧光 | 第13-15页 |
1.2.1 荧光产生的机理 | 第13-14页 |
1.2.2 荧光参数 | 第14-15页 |
1.3 荧光探针的组成 | 第15-19页 |
1.3.1 荧光团 | 第15-19页 |
1.3.2 识别基团 | 第19页 |
1.3.3 连接基团 | 第19页 |
1.4 荧光探针控制原理 | 第19-25页 |
1.4.1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 | 第20页 |
1.4.2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 | 第20-21页 |
1.4.3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 | 第21-22页 |
1.4.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 第22-23页 |
1.4.5 改变π共轭体系(CCS) | 第23页 |
1.4.6 聚集诱导发光(AIE) | 第23-25页 |
1.5 研究进展 | 第25-34页 |
1.5.1 四苯乙烯 AIE 类探针 | 第26-28页 |
1.5.2 罗丹明类探针 | 第28-29页 |
1.5.3 探针对光气及神经毒剂的研究进展 | 第29-34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34-35页 |
实验研究 | 第35-60页 |
第二章 基于四苯乙烯AIE性质的芥子气探针分子的合成及表征 | 第35-46页 |
2.1 引言 | 第35-3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6-39页 |
2.2.1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2.2.2 主要材料 | 第36-37页 |
2.2.3 化合物的合成 | 第37-39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39-45页 |
2.3.1 探针S4的设计思路 | 第39-40页 |
2.3.2 探针S4对芥子气的检测研究 | 第40-42页 |
2.3.3 探针CEES的检测选择性 | 第42-43页 |
2.3.4 探针应用:土壤中CEES的检测 | 第43-44页 |
2.3.5 金属离子的选择 | 第44-45页 |
2.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基于Rhodol-HBT染料的新型固态发光有机荧光染料构建及其对芥子气检测研究 | 第46-59页 |
3.1 引言 | 第46-4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7-51页 |
3.2.1 主要仪器 | 第47-48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48页 |
3.2.3 化合物的合成 | 第48-51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51-58页 |
3.3.1 设计思路 | 第51-52页 |
3.3.2 化合物RHBT对芥子气的响应检测 | 第52-53页 |
3.3.3 化合物RHBT的作用机理 | 第53-55页 |
3.3.4 化合物RHBT的实际检测应用 | 第55-56页 |
3.3.5 化合物RHBT的检测选择性 | 第56-58页 |
3.4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结论和创新点 | 第59-60页 |
4.1 结论 | 第59页 |
4.2 创新点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4页 |
附图 | 第74-84页 |
缩略词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