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汽车座椅轻量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汽车座椅安全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汽车座椅轻量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2 汽车座椅有限元模型的精细化建模 | 第15-23页 |
2.1 有限元建模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2.2 网格划分及链接 | 第16-20页 |
2.3 零件材料属性设置及二次开发 | 第20-21页 |
2.4 重心及质量加载 | 第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3 座椅鞭打试验仿真分析与座椅有效性验证 | 第23-33页 |
3.1 C-NCAP鞭打试验评价规程及运动响应 | 第23-24页 |
3.2 鞭打试验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4-28页 |
3.2.1 BioRidII假人模型 | 第24-25页 |
3.2.2 安全带建模 | 第25-26页 |
3.2.3 接触的定义 | 第26-27页 |
3.2.4 边界条件的加载 | 第27-28页 |
3.3 仿真模型的结果分析与验证 | 第28-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4 汽车座椅基础模型CAE分析与优化目标定义 | 第33-45页 |
4.1 座椅模态分析 | 第33-37页 |
4.1.1 模型的建立 | 第33-35页 |
4.1.2 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4.2 座椅静强度仿真分析 | 第37-39页 |
4.2.1 座椅静强度试验仿真模型的搭建 | 第37-38页 |
4.2.2 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4.3 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强度仿真分析 | 第39-43页 |
4.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9-41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4.4 座椅轻量化设计初始值及目标值的确定 | 第43-44页 |
4.5 本章总结 | 第44-45页 |
5 汽车座椅材料和厚度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 第45-55页 |
5.1 试验设计(DOE)方法简介 | 第45-48页 |
5.2 正交试验矩阵设计 | 第48-49页 |
5.3 汽车座椅结构灵敏度分析 | 第49-53页 |
5.3.1 座椅模态的灵敏度分析 | 第49-50页 |
5.3.2 座椅静强度的灵敏度分析 | 第50-51页 |
5.3.3 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分析灵敏度分析 | 第51-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6 基于多目标优化方法的座椅轻量化优化设计 | 第55-65页 |
6.1 仿真近似模型的搭建 | 第55-56页 |
6.2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 第56-57页 |
6.3 多目标优化算法 | 第57-61页 |
6.3.1 模拟退火优化算法 | 第57-58页 |
6.3.2 遗传算法(NSGAⅡ) | 第58-59页 |
6.3.3 基于遗传算法(NSGAⅡ)的座椅多目标优化设计 | 第59-61页 |
6.4 优化模型的验证 | 第61-64页 |
6.4.1 优化后座椅的模态分析 | 第61页 |
6.4.2 优化后座椅的静强度分析 | 第61-62页 |
6.4.3 优化后座椅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分析 | 第62-6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7.1 总结 | 第65-66页 |
7.2 展望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8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