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2页 |
ABSRTACT | 第12-13页 |
引言 | 第14-17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5-16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四、主要创新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破产重整融资法律制度 | 第17-23页 |
一、基础概念 | 第17-18页 |
(一) 破产重整的概念 | 第17页 |
(二) 破产重整融资的概念 | 第17-18页 |
二、破产重整融资的模式 | 第18-21页 |
(一) 负债型 | 第18-19页 |
(二) 权益型 | 第19页 |
(三) 混合型 | 第19-21页 |
三、破产重整融资制度的价值 | 第21-23页 |
(一) 提高企业的生存率 | 第21页 |
(二) 保障债权人利益 | 第21-22页 |
(三) 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破产重整融资立法规定 | 第23-34页 |
一、基本立法 | 第23-28页 |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 | 第23-24页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 | 第24-25页 |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 | 第25页 |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 | 第25页 |
(五) 其他法律规定 | 第25-28页 |
二、我国破产重整融资制度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一) 主体立法缺失 | 第28页 |
(二) 立法导向矛盾 | 第28-29页 |
(三) 立法成果位阶较低 | 第29页 |
(四) 规定融资方式单一 | 第29页 |
(五) 对债权人权益保护不足 | 第29-30页 |
三、我国破产重整融资制度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4页 |
(一) 司法实例 | 第30-33页 |
(二) 司法实践中破产重整融资反映出来的问题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国外企业破产重整融资立法规定 | 第34-38页 |
一、国外的企业破产重整制度 | 第34-35页 |
(一) 美国的破产重整制度 | 第34页 |
(二) 英国的破产重整制度 | 第34页 |
(三) 法国的破产重整制度 | 第34-35页 |
二、国外的企业破产重整融资立法介绍 | 第35-37页 |
(一) 美国 | 第35-36页 |
(二) 英国 | 第36页 |
(三) 法国 | 第36-37页 |
三、国外的企业破产重整融资法律规定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7-38页 |
(一) 通过破产重整促进企业更生 | 第37页 |
(二) 注重对债权人的保护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我国企业破产重整融资的立法完善 | 第38-45页 |
一、完善基础立法 | 第38-40页 |
(一) 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 | 第38页 |
(二) 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 | 第38-39页 |
(三) 整合升级政策性规定 | 第39-40页 |
二、加强对破产重整融资中债权人的保护 | 第40-41页 |
(一) 完善债权人在破产重整前的权益保障 | 第40页 |
(二) 完善债权人在破产重整计划中的权益保障 | 第40-41页 |
(三) 完善债权人在破产重整融资中的救济权 | 第41页 |
三、丰富破产重组融资的方法 | 第41-42页 |
(一) 立法确认破产重整融资方法 | 第41-42页 |
(二) 创设新的以权益为基础的其他融资方式 | 第42页 |
四、加强对破产重整融资的监管 | 第42-45页 |
(一) 避免强制启动破产重整可能带来的风险 | 第42-43页 |
(二) 确立破产重整融资的信息公开制度 | 第43页 |
(三) 注重完善破产重整融资的配套制度建设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件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