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2.1 红豆杉生物量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2.2 10-DAB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3 研究区概况 | 第14-15页 |
3.1 地理位置 | 第14页 |
3.2 气候特征 | 第14-15页 |
3.3 自然资源 | 第15页 |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22页 |
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15-21页 |
4.2.1 样方调查 | 第15-16页 |
4.2.2 10-DAB含量检测方法 | 第16-19页 |
4.2.3 模型建立方法 | 第19-21页 |
4.3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5 BP神经网络建立川林曼地亚红豆杉生物量模型 | 第22-32页 |
5.1 川林曼地亚红豆杉生物量模型建立 | 第22-32页 |
5.1.1 BP神经网络的建立 | 第22-23页 |
5.1.2 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 | 第23-30页 |
5.1.3 BP神经网络仿真与精度检验 | 第30-32页 |
5.2 小结 | 第32页 |
6 川林曼地亚红豆杉枝叶生物量动态变化 | 第32-36页 |
6.1 川林曼地亚红豆杉一年生枝叶生物量变化 | 第32-34页 |
6.2 川林曼地亚红豆杉二年生枝叶生物量变化 | 第34-35页 |
6.3 小结 | 第35-36页 |
7 川林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中10-DAB含量研究 | 第36-45页 |
7.1 川林曼地亚红豆杉一年生枝叶10-DAB含量变化 | 第36-38页 |
7.2 川林曼地亚红豆杉二年生枝叶10-DAB含量变化 | 第38-39页 |
7.3 川林曼地亚枝叶生物量与10-DAB含量的相关性 | 第39-43页 |
7.4 不同树龄川林曼地亚红豆杉枝叶10-DAB含量变化 | 第43-44页 |
7.5 小结 | 第44-45页 |
8 结论与讨论 | 第45-47页 |
8.1 结论 | 第45-46页 |
8.2 讨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科研实践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