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体系设计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3-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2 文献综述第16-27页
    2.1 自然教育概述第16-18页
        2.1.1 环境教育的定义第16页
        2.1.2 自然教育的定义第16-17页
        2.1.3 自然教育的作用第17-18页
    2.2 国内外关于自然教育的探索实践第18-24页
        2.2.1 国外关于自然教育的探索实践第18-21页
        2.2.2 国内自然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第21-24页
    2.3 湿地公园自然教育体系设计研究第24-26页
        2.3.1 自然教育体系设计研究第24-25页
        2.3.2 自然教育解说系统设计研究第25页
        2.3.3 自然教育展示系统设计研究第25-26页
        2.3.4 自然教育活动设计研究第26页
    2.4 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评价研究第26-27页
3 研究区概况第27-29页
    3.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第27-28页
        3.1.1 研究区地理位置第27页
        3.1.2 地形地貌第27页
        3.1.3 土壤第27页
        3.1.4 气候第27-28页
        3.1.5 水文第28页
        3.1.6 生物第28页
    3.2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第28-29页
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9-39页
    4.1 研究内容第29页
    4.2 研究方法第29-39页
        4.2.1 实地调查法第29-30页
        4.2.2 问卷调查法第30-32页
        4.2.3 层次分析法第32-37页
        4.2.4 技术路线第37-39页
5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评价第39-55页
    5.1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现状第39-41页
        5.1.1 湿地景观资源现状第39-40页
        5.1.2 人文景观资源现状第40-41页
        5.1.3 湿地资源现状第41页
    5.2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特色分析第41-42页
        5.2.1 生物多样性丰富第41页
        5.2.2 自然景观观赏价值较高第41-42页
        5.2.3 生态系统富有特色第42页
        5.2.4 鸟类繁衍栖息地和候鸟迁徙中转站第42页
        5.2.5 人文资源特色突出第42页
    5.3 定量评价结果与分析第42-55页
        5.3.1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评价层次结构模型构建第42-44页
        5.3.2 重要性判断矩阵第44-45页
        5.3.3 权重值计算及一致性检验第45-46页
        5.3.4 评价因子C层权重总排序第46-47页
        5.3.5 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综合定量评价第47-55页
6 湿地公园游客自然教育需求问卷调查分析第55-65页
    6.1 湿地公园自然教育需求问卷设计第55页
    6.2 游客特征分析第55-57页
    6.3 游客环境意识分析第57-61页
        6.3.1 游客自然教育意愿分析第57-60页
        6.3.2 湿地公园游客环境素养第60-61页
    6.4 游客自然教育需求内容分析第61-65页
    6.5 自然教育体系研究与公众需求匹配第65页
7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体系设计第65-87页
    7.1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的预期目标第65-67页
        7.1.1 传递环境保护知识,了解自然—人—社会三者之间的平衡性第65-66页
        7.1.2 提升公众环境素养,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第66页
        7.1.3 培育正确的情感和人生价值观第66页
        7.1.4 帮助青少年及幼年儿童释放潜能,实现个性化优质发展第66页
        7.1.5 治愈人们的“自然缺失症”第66-67页
    7.2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体系设计原则第67-68页
        7.2.1 自然性原则第67页
        7.2.2 参与性原则第67页
        7.2.3 差异性原则第67页
        7.2.4 引导性原则第67-68页
        7.2.5 趣味性原则第68页
        7.2.6 人性化原则第68页
    7.3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目标群体分析第68-69页
        7.3.1 中小学生群体第68页
        7.3.2 一般游客第68-69页
        7.3.3 社区居民第69页
        7.3.4 特殊人群第69页
    7.4 四川苍溪回水湾湿地公园自然教育体系设计第69-87页
        7.4.1 自然教育解说系统设计第69-72页
        7.4.2 自然教育展示系统设计第72-77页
        7.4.3 自然教育活动设计第77-87页
8 结论与展望第87-90页
    8.1 结论第87-88页
    8.2 展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致谢第94-95页
附录第95-106页
    附录1: 湿地公园实地调查表第95-99页
    附录2: 游客问卷调查表第99-102页
    附件3: 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意见咨询第102-105页
    附录4: 湿地公园主要植物名录表第105-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雨水利用景观设计
下一篇:基于人性化的成都市城市公园边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