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前山景观序列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1 道观园林 | 第13页 |
1.3.2 青城山道教及宫观环境 | 第13页 |
1.3.3 景观序列 | 第13-15页 |
1.4 研究内容界定 | 第15-16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1.4.2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1 文献综合法 | 第16页 |
1.5.2 实地调研法 | 第16页 |
1.5.3 分析总结法 | 第16-17页 |
1.6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7-19页 |
2 青城山前山发展演变探究 | 第19-33页 |
2.1 历史文化背景 | 第19-24页 |
2.1.1 历史演变过程 | 第19-22页 |
2.1.2 文化支撑 | 第22-24页 |
2.2 青城前山自然地理环境 | 第24-29页 |
2.2.1 周边山水环境的特点——“山水环绕” | 第24-28页 |
2.2.2 内部自然环境特点——“青城天下幽” | 第28-29页 |
2.3 现状景观特征 | 第29-33页 |
2.3.1 园林选址 | 第29-30页 |
2.3.2 园林布局 | 第30页 |
2.3.3 建筑规模 | 第30-31页 |
2.3.4 植物种植 | 第31-33页 |
3 景观序列相关研究及概念解析 | 第33-41页 |
3.1 来源与涵义 | 第33-34页 |
3.1.1 景观序列的来源 | 第33页 |
3.1.2 景观序列的涵义 | 第33-34页 |
3.2 结构与类型 | 第34-35页 |
3.2.1 景观序列的结构 | 第34页 |
3.2.2 景观序列的类型 | 第34-35页 |
3.3 景观序列组织形式与方法 | 第35-41页 |
3.3.1 景观序列组织形式 | 第35-36页 |
3.3.2 景观序列组织方法 | 第36-41页 |
4 青城山前山景观序列分析 | 第41-77页 |
4.1 青城前山总体景观序列特征分析 | 第41-53页 |
4.1.1 轴线 | 第41-45页 |
4.1.2 层次——功能层次、地形层次、植物层次 | 第45-50页 |
4.1.3 等级——三大片区、七大节点 | 第50-52页 |
4.1.4 韵律——自由、幽静 | 第52-53页 |
4.2 青城前山景观序列组织分析 | 第53-77页 |
4.2.1 意境追求——由凡入仙 | 第53-54页 |
4.2.2 空间序列分析 | 第54-67页 |
4.2.3 视线分析 | 第67-73页 |
4.2.4 游览路径分析 | 第73-77页 |
5 结论与研究不足 | 第77-79页 |
5.1 结论 | 第77-78页 |
5.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