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马克思人学变革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 | 第12-26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人学变革的时代背景 | 第12-13页 |
第二节 马克思人学变革的理论背景 | 第13-26页 |
一、黑格尔哲学背后的思辨人学立场 | 第14-20页 |
二、费尔巴哈抽象人学的理论困境 | 第20-26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人学变革的进程 | 第26-46页 |
第一节 马克思进行人学变革的文本线索 | 第26-36页 |
一、早期文本线索 | 第26-30页 |
二、后期文本进程 | 第30-36页 |
第二节 马克思进行人学变革的逻辑进程 | 第36-46页 |
一、从“自我意识的人”到“类本质的人” | 第36-41页 |
二、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具体本质 | 第41-46页 |
第三章 马克思人学研究的深层转向 | 第46-57页 |
第一节 研究范式的转向:从本体论的人转向非本体论的人. | 第46-50页 |
一、本体论的人:传统哲学枷锁下的人 | 第46-47页 |
二、非本体论的人:终结传统哲学的人 | 第47-50页 |
第二节 研究视野的转向:从类本质到人的活动、社会、历史 | 第50-57页 |
一、研究立足点由抽象世界转向现实世界 | 第51页 |
二、研究对象由抽象的人转向现实的人 | 第51-53页 |
三、理解现实的人的三重维度:人的活动、社会和历史 | 第53-57页 |
第四章 马克思人学变革的当代启示 | 第57-62页 |
第一节 对当代人学研究的理论启示 | 第57-59页 |
第二节 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启示 | 第59-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