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安全技术论文

高铁安全隐患的三种高效面向对象遥感变化检测方法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5页
    1.2 面向对象变化检测方法第15-18页
        1.2.1 面向对象变化检测概述第15页
        1.2.2 面向对象变化检测方法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3 面向对象变化检测方法应用现状第17页
        1.2.4 面向对象变化检测方法在高铁沿线安全隐患检测应用中面临的问题第17-18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8-20页
        1.3.1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8-19页
        1.3.2 章节安排第19-20页
第2章 高铁安全隐患的面向对象高分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第20-31页
    2.1 面向对象变化检测方法总体思路流程第20页
    2.2 衡量对象变化的指标—遥感影像特征第20-25页
        2.2.1 光谱特征第21-22页
        2.2.2 纹理特征第22-23页
        2.2.3 形状特征第23-24页
        2.2.4 空间关系特征第24-25页
    2.3 判断对象变化的标准—阈值的自动确定第25-31页
        2.3.1 类间最大方差阈值分割算法第25-27页
        2.3.2 灰度直方图峰谷法第27页
        2.3.3 迭代阈值分割算法第27-28页
        2.3.4 最大熵法第28-29页
        2.3.5 最小误差法第29-31页
第3章 现有面向对象变化检测方法评估第31-42页
    3.1 现有面向对象变化检测方法原理第31-37页
        3.1.1 特征量相关系数-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法第31-34页
        3.1.2 特征量相关系数-最大目标函数法第34-35页
        3.1.3 地类光谱特征曲线拟合-变化测度直方图法第35-37页
    3.2 现有面向对象变化检测方法效率及精度评估实验第37-40页
        3.2.1 实验平台及实验数据介绍第37-39页
        3.2.2 现有面向对象变化检测方法的效率及精度评估第39-40页
    3.3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4章 高效的面向对象变化检测方法第42-47页
    4.1 灰度均值向量-Otsu法第42-43页
    4.2 改进的灰度均值向量-Otsu法第43-45页
    4.3 灰度差分梯度-最大熵法第45-47页
第5章 高效的变化检测方法与现有方法的比较与应用第47-53页
    5.1 高效方法与现有方法的效率与精度比较第47-50页
    5.2 高效的变化检测方法在郑西高铁沿线变化检测中的应用第50-52页
    5.3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6页
    6.1 总结第53页
    6.2 结论第53-54页
    6.3 不足之处与展望第54-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遥感影像的图像类推法提高湖泊水量监测精度的研究
下一篇:深海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SCSE709-6在处理含重金属废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