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开采沉陷复垦绿化区GIS生态风险评价及EES系统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21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目的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开采沉陷区破坏及治理现状第12-15页
        1.2.1 开采沉陷区破坏现状第12-14页
        1.2.2 开采沉陷区治理情况现状第14-15页
    1.3 开采沉陷复垦绿化区生态风险评价现状第15-19页
        1.3.1 生态风险评价的概述第15页
        1.3.2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概述及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3 开采沉陷区生态风险评价现状第17-19页
    1.4 研究方案第19-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2 研究方法第20页
        1.4.3 技术路线第20-21页
2. 开采沉陷复垦绿化区对地观测与GIS建库第21-26页
    2.1 开采沉陷复垦绿化区对地观测第21-22页
    2.2 开采沉陷复垦绿化区GIS系统建库第22-26页
        2.2.1 数据处理模型的选择第22-23页
        2.2.2 GIS系统数据库设计第23-25页
        2.2.3 系统数据库建立第25-26页
3. 开采沉陷复垦绿化区生态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第26-39页
    3.1 生态风险因子分析第26-33页
        3.1.1 重金属生态风险分析第26-29页
        3.1.2 水体富营养化生态风险分析第29-30页
        3.1.3 水土流失生态风险分析第30-31页
        3.1.4 生物多样性风险分析第31-33页
    3.2 风险源权重分析第33-36页
    3.3 生态风险评价生态终点确定第36-37页
        3.3.1 生态弹性度指数第36页
        3.3.2 景观破碎度指数第36页
        3.3.3 生态损失度指数第36-37页
    3.4 生态风险评价综合指标确定第37-39页
        3.4.1 综合生态损失度第37页
        3.4.2 综合风险概率第37页
        3.4.3 综合生态风险值的计算第37-39页
4. EES体系提出与分析第39-42页
    4.1 EES系统理论概述第39页
    4.2 开采沉陷复垦绿化区EES系统体系分析第39-42页
5. 实例研究与分析第42-55页
    5.1 研究区及其基础数据处理第42-44页
        5.1.1 研究区概况第42-43页
        5.1.2 基础数据获取及处理第43-44页
    5.2 生态风险因子受体分析第44-45页
    5.3 生态风险源分析第45-52页
        5.3.1 重金属风险源第45-46页
        5.3.2 水土流失风险源第46-51页
        5.3.3 生物多样性风险源第51-52页
    5.4 研究区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第52-54页
    5.5 研究区EES分析第54-5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6.1 结论与讨论第55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55-57页
        6.2.1 不足之处第55-56页
        6.2.2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个人简介第61-62页
导师简介第62-63页
获得成果目录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t基燃料电池催化剂稳定性的密度泛函研究
下一篇:小麦TaYUC基因的克隆与初步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