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1 糯玉米的生产发展概况 | 第11页 |
1.2 糯玉米的品质特性和健康价值 | 第11-12页 |
1.3 糯玉米采后生理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1.3.1 糯玉米生理结构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3.2 糯玉米食用品质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3 糯玉米衰老相关酶代谢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4 糯玉米现有保鲜方法和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4.1 鲜食玉米速冻保鲜技术 | 第15-16页 |
1.4.2 气调保鲜技术 | 第16页 |
1.4.3 真空包装技术 | 第16页 |
1.4.4 三种保鲜技术的比较 | 第16-17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鲜食糯玉米采后生理结构变化对柔嫩度的影响 | 第18-24页 |
2.1 鲜食糯玉米采后生理结构观察的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2.1.1 实验材料获取 | 第18页 |
2.1.2 药品配方 | 第18页 |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18-1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2页 |
2.2.1 鲜食糯玉米采后柔嫩度评分 | 第20页 |
2.2.2 鲜食精玉米采后胚乳细胞大小和果皮厚度变化 | 第20-21页 |
2.2.3 藏温度对鲜食精玉米采后细胞大小和果皮厚度的影响 | 第21-22页 |
2.2.4 糯玉米细胞大小和果皮厚度变化与柔嫩性的相关分析 | 第22页 |
2.2.5 糯玉米果皮显微结构与柔嫩性的相关分析 | 第22页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鲜食糯玉米采后糖代谢变化 | 第24-3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3.1.1 实验材料获取 | 第24页 |
3.1.2 药品配方 | 第24-2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3.2.1 鲜食糯玉米采后蔗糖含量变化 | 第27-28页 |
3.2.2 鲜食糯玉米采后还原糖含量变化 | 第28页 |
3.2.3 鲜食糯玉米采后淀粉含量变化 | 第28-30页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30-31页 |
第四章 鲜食糯玉米采后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 第31-4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4.1.1 植物材料及处理 | 第31页 |
4.1.2 药品及配方 | 第31-32页 |
4.2 样品制备和酶活性检测 | 第32-35页 |
4.2.1 酶液提取 | 第32页 |
4.2.2 ADPGPPase、UDPGPPase活性测定 | 第32页 |
4.2.3 SSS和GBSS活性测定 | 第32-33页 |
4.2.4 SBE活性测定 | 第33-34页 |
4.2.5 DBE活性测定 | 第34-3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4.3.1 鲜食糯玉米采后UDPGPPase活性变化 | 第35页 |
4.3.2 鲜食糯玉米采后ADPGPPase活性变化 | 第35-36页 |
4.3.3 鲜食糯玉米采后SSS活性变化 | 第36-37页 |
4.3.4 鲜食糯玉米采后GBSS活性变化 | 第37页 |
4.3.5 鲜食糯玉米采后SBE活性变化 | 第37-38页 |
4.3.6 鲜食糯玉米采后DBE活性变化 | 第38页 |
4.3.7 鲜食糯玉米采后糖代谢相关酶关系分析 | 第38-40页 |
第五章 鲜食糯玉米采后苯丙烷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 | 第40-50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0页 |
5.1.1 植物材料及处理 | 第40页 |
5.1.2 药品及配方 | 第40页 |
5.2 样品制备和酶活性检测 | 第40-43页 |
5.2.1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PAL)测定 | 第40-41页 |
5.2.2 肉桂酸—羟化酶(C4H)活性测定 | 第41页 |
5.2.3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测定 | 第41-42页 |
5.2.4 肉桂醇脱氢酶(CAD)活性测定 | 第42页 |
5.2.5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活性测定 | 第42页 |
5.2.6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 | 第42-4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3-48页 |
5.3.1 鲜食糯玉米采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 | 第43-44页 |
5.3.2 鲜食糯玉米采后肉桂酸—羟化酶(C4H)活性变化 | 第44-45页 |
5.3.3 鲜食糯玉米采后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变化 | 第45-46页 |
5.3.4 鲜食糯玉米采后肉桂醇脱氢酶(CAD)活性变化 | 第46-47页 |
5.3.5 鲜食糯玉米采后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活性变化 | 第47页 |
5.3.6 鲜食糯玉米采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 | 第47-48页 |
5.4 结论与讨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硕士学习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加的学术会议 | 第55-5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6-57页 |
附件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