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蒸发器控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蒸发器及其工艺过程 | 第13-16页 |
2.1 蒸发器概述 | 第13页 |
2.2 工艺过程分析 | 第13-15页 |
2.2.1 工艺流程 | 第13-14页 |
2.2.2 控制要求 | 第14-1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3章 蒸发器控制系统设计 | 第16-30页 |
3.1 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 第16-19页 |
3.1.1 控制方案设计原则 | 第16-17页 |
3.1.2 阀门开闭形式的选择原则 | 第17-18页 |
3.1.3 阀门流量特性选择原则 | 第18页 |
3.1.4 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 | 第18-19页 |
3.1.5 控制规律选择原则 | 第19页 |
3.2 蒸发器液位控制系统设计 | 第19-21页 |
3.2.1 被控变量与操纵变量的选择 | 第19页 |
3.2.2 阀门的选择 | 第19-20页 |
3.2.3 控制方案设计 | 第20页 |
3.2.4 控制器正反作用 | 第20-21页 |
3.3 蒸发器温度控制方案设计 | 第21-22页 |
3.3.1 被控变量与操纵变量的选择 | 第21页 |
3.3.2 调节阀选型 | 第21页 |
3.3.3 控制方案设计 | 第21-22页 |
3.3.4 控制器正反作用 | 第22页 |
3.4 蒸发器出口流量-二次蒸汽流量定比值控制方案设计 | 第22-24页 |
3.4.1 被控变量与操纵变量的选择 | 第22-23页 |
3.4.2 调节阀选型 | 第23页 |
3.4.3 控制方案 | 第23-24页 |
3.4.4 控制器正反作用 | 第24页 |
3.5 系统开车与停车 | 第24-28页 |
3.5.1 进料升温阶段 | 第25-26页 |
3.5.2 浓度调节及稳定出料 | 第26-27页 |
3.5.3 停车阶段 | 第27-28页 |
3.6 蒸发器控制规律的选择 | 第28-2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预测控制算法 | 第30-45页 |
4.1 预测控制概述 | 第30页 |
4.2 预测控制的几种典型算法 | 第30-31页 |
4.3 动态矩阵控制(DMC) | 第31-39页 |
4.3.1 预测模型 | 第32-33页 |
4.3.2 滚动优化 | 第33-36页 |
4.3.3 反馈校正 | 第36-37页 |
4.3.4 实现 DMC 算法的步骤 | 第37-39页 |
4.4 纯滞后过程简介 | 第39-40页 |
4.5 在纯滞后系统中使用预测控制的必要性 | 第40页 |
4.6 预测控制器的设计举例及与 PID 控制器控制效果比较 | 第40-44页 |
4.6.1 纯滞后对象的动态矩阵控制算法 | 第40-41页 |
4.6.2 对象阶跃响应模型的测定 | 第41-42页 |
4.6.3 选取参数 | 第42-43页 |
4.6.4 预测控制器与 PID 控制器的比较 | 第43-4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蒸发器控制方案的实施 | 第45-59页 |
5.1 西门子 PCS7 简介 | 第45-46页 |
5.2 控制系统分析 | 第46-49页 |
5.2.1 蒸发器工艺要求 | 第47页 |
5.2.2 蒸发器各参数控制回路 PI&D 图 | 第47-49页 |
5.3 组态 | 第49-54页 |
5.3.1 硬件组态 | 第49-51页 |
5.3.2 网络组态 | 第51-52页 |
5.3.3 CFC 组态 | 第52-54页 |
5.3.4 WINCC 组态 | 第54页 |
5.4 预测控制器在 PCS7 上的实现 | 第54-56页 |
5.5 各控制回路仿真曲线 | 第56-5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