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液液萃取贵金属金 | 第13页 |
1.2 分子自组装在萃取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1.2.1 微乳液体系 | 第14页 |
1.2.2 囊泡体系 | 第14-15页 |
1.2.3 胶束体系 | 第15页 |
1.3 双子型离子液体在萃取中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课题设计思路和开展的工作 | 第16-19页 |
第2章 [C_(14)-n-C_(14)im]Br_2参构筑的微乳液体系萃取Au(Ⅲ)的热力学研究 | 第19-35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9-22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19-20页 |
2.2.2 [C_(14)-n-C_(14)im]Br_2的合成 | 第20-21页 |
2.2.3 微乳液的构建 | 第21-22页 |
2.2.4 金属离子浓度测定 | 第22页 |
2.2.5 金属离子萃取 | 第22页 |
2.2.6 热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2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2-34页 |
2.3.1 萃取行为 | 第22-24页 |
2.3.2 萃取机理 | 第24-29页 |
2.3.3 [C_(14)-n-C_(14)im]Br_2在微乳液中的离子化程度 | 第29-31页 |
2.3.4 萃取过程的热力学参数 | 第31-33页 |
2.3.5 反萃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C_(14)-n-C_(14)im]Br_2参与构筑的微乳液体系萃取Au(Ⅲ)的动力学研究 | 第35-48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5-37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35-36页 |
3.2.2 萃取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 第36-37页 |
3.2.3 界面张力测定 | 第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6页 |
3.3.1 微乳液对萃取速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温度对萃取动力学的影响 | 第38-41页 |
3.3.3 传质系数 | 第41-43页 |
3.3.4 动力学方程 | 第43-45页 |
3.3.5 微乳液与水相界面张力的研究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C_(14)-n-C_(14)im]Br_2参与构建的囊泡体系萃取Au(Ⅲ)的研究 | 第48-61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48-49页 |
4.2.2 囊泡体系的构建 | 第49页 |
4.2.3 萃取实验 | 第4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60页 |
4.3.1 囊泡区的确定 | 第49-50页 |
4.3.2 萃取行为 | 第50-54页 |
4.3.3 萃取机理 | 第54-59页 |
4.3.4 反萃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1-63页 |
5.1 本文创新之处 | 第61页 |
5.2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
附录1 | 第74-7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