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论文--各种农药论文--杀虫剂论文

发光杆菌双元毒素PirAB的细胞毒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1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发光杆菌概论第11页
    1.2 发光杆菌的分类第11-12页
    1.3 发光杆菌的生活周期第12-13页
    1.4 发光杆菌的致病性与共生性第13-17页
        1.4.1 发光杆菌对靶标昆虫免疫系统的破坏第14-15页
        1.4.2 发光杆菌促进共生线虫的发育第15-17页
        1.4.3 发光杆菌与侵染期幼虫的定殖第17页
    1.5 发光杆菌的活性代谢产物第17-21页
        1.5.1 杀虫毒素第17-21页
        1.5.2 抑菌物质第21页
    1.6 发光杆菌的应用第21-22页
    1.7 立题依据第22-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40页
    2.1 实验材料第23-28页
        2.1.1 菌株、质粒、细胞及受试昆虫第23-24页
        2.1.2 培养基和抗生素第24页
        2.1.3 引物第24-25页
        2.1.4 分子生物学试剂第25页
        2.1.5 生化试剂及试剂盒第25页
        2.1.6 琼脂糖凝胶电泳缓冲液第25-26页
        2.1.7 Bt感受态制备和转化试剂第26页
        2.1.8 SDS-PAGE试剂第26页
        2.1.9 Native-PAGE试剂第26-27页
        2.1.10 胶内酶解溶液第27页
        2.1.11 PirAB重组蛋白纯化缓冲液第27页
        2.1.12 Bt重组菌包涵体溶解液第27页
        2.1.13 仪器设备第27-28页
    2.2 实验方法第28-40页
        2.2.1 基因组提取第28-29页
        2.2.2 目的基因扩增第29页
        2.2.3 GB2005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29-30页
        2.2.4 pETDuet-pirA,pETDuet-pirB,pETDuet-pirAB载体构建第30-31页
        2.2.5 pHT1AcPT-fusion,pGEX-fusion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1-32页
        2.2.6 重组质粒的电击转化第32-33页
        2.2.7 双元毒素的表达及检测第33-34页
        2.2.8 PirAB的Native-PAGE检测第34页
        2.2.9 双元毒素质谱样品制备及鉴定第34-35页
        2.2.10 蛋白浓度测定第35页
        2.2.11 PirAB及PirB的纯化和脱盐第35页
        2.2.12 Bt重组菌株和融合蛋白包涵体的形态观察第35-36页
        2.2.13 Bt重组菌株包涵体的提纯第36页
        2.2.14 Bt重组菌株包涵体的溶解性检测第36页
        2.2.15 枞色卷蛾中肠细胞CF-203的培养第36-37页
        2.2.16 双元毒素对受试细胞的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第37-38页
        2.2.17 双元毒素PirAB-fusion与受试细胞孵育后的荧光免疫染色第38页
        2.2.18 受试细胞的DNA片段化检测第38页
        2.2.19 杀虫活性测定第38-4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0-52页
    3.1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0-42页
    3.2 PirAB的诱导表达第42-43页
    3.3 PirAB双元毒素的纯化及脱盐第43-44页
    3.4 Bt重组菌株的表达时相第44页
    3.5 Bt重组菌株和融合蛋白包涵体形态观察第44-45页
    3.6 Bt重组菌株双元毒素包涵体的溶解性检测第45-46页
    3.7 双元毒素的质谱鉴定第46-47页
    3.8 双元毒素的细胞毒力第47-50页
    3.9 双元毒素的注射毒力第50-52页
4 讨论第52-56页
    4.1 双元毒素影响受试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第52-54页
    4.2 双元毒素引起昆虫黑色素沉积第54-55页
    4.3 融合蛋白的柔性接头第55-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第65-66页
课题受资助的项目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省襄汾县发展与推广欧李的可行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企业资源计划理论在中化七建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