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TW算法的嵌入式变压器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概论 | 第8-13页 |
| 1.1 变压器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背景 | 第8-9页 |
| 1.2 变压器微机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变压器微机保护原理 | 第13-18页 |
| 2.1 变压器的故障、异常运行状态及其保护方式 | 第13-14页 |
| 2.2 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 2.3 传统差动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15-18页 |
| 第三章 微机保护的硬件系统设计 | 第18-27页 |
| 3.1 硬件整体框架设计 | 第18-19页 |
| 3.2 计算机主系统选择 | 第19-23页 |
| 3.2.1 DSP 芯片选择 | 第20-23页 |
| 3.2.2 ARM 芯片选择 | 第23页 |
| 3.3 输入信号的预处理电路和器件的选择 | 第23-24页 |
| 3.3.1 电压形成回路的选择 | 第23-24页 |
| 3.3.2 前置模拟低通滤波器的选择 | 第24页 |
| 3.3.3 采样保护电路的设计 | 第24页 |
| 3.3.4 多路转换开关(MPX)的选择 | 第24页 |
| 3.3.5 模数转换器(A/D)的确定 | 第24页 |
| 3.4 电源部分的确定 | 第24-27页 |
| 第四章 差动保护算法的分析比较 | 第27-34页 |
| 4.1 传统差动保护算法分析 | 第27-30页 |
| 4.1.1 正弦函数模型算法分析 | 第27-28页 |
| 4.1.2 周期函数模型算法分析 | 第28-30页 |
| 4.1.3 随机模型算法分析 | 第30页 |
| 4.2 DTW 算法的分析 | 第30-32页 |
| 4.3 各种算法的对比分析及算法确定 | 第32-34页 |
| 第五章 通信系统设计 | 第34-43页 |
| 5.1 DSP 与 ARM 的通信设计 | 第34-38页 |
| 5.1.1 接口介绍 | 第34-35页 |
| 5.1.2 HPI 硬件接口设计 | 第35-36页 |
| 5.1.3 HPI 接口数据通信设计 | 第36-38页 |
| 5.2 EPON 通信设计 | 第38-43页 |
| 5.2.1 EPON 的结构设计 | 第38-40页 |
| 5.2.2 网络管理的选择 | 第40页 |
| 5.2.3 网络协议通信设计 | 第40-42页 |
| 5.2.4 通信装置设置设计 | 第42-43页 |
| 第六章 保护程序设计 | 第43-49页 |
| 6.1 DWT 算法的差动保护判据 | 第43-44页 |
| 6.2 DTW 差动保护算法 | 第44-47页 |
| 6.3 变压器微机保护的软件流程图 | 第47-49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0页 |
| 7.1 总结 | 第49页 |
| 7.2 工作展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