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论文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再生水概念和应用现状第11-13页
        1.1.1 再生水概述第11-12页
        1.1.2 国外再生水应用现状第12页
        1.1.3 国内再生水应用现状第12-13页
    1.2 再生水灌溉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1 再生水灌区土壤研究进展第13页
        1.2.2 再生水灌区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4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5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2章 再生水灌溉土壤理化性质的特征第17-2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7-21页
        2.1.1 研究区概况第17-18页
        2.1.2 土壤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第18页
        2.1.3 测定指标第18-19页
        2.1.4 测定指标方法第19-21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1-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再生水灌溉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鉴定第25-3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5-29页
        3.1.1 实验试剂第25页
        3.1.2 实验仪器第25-26页
        3.1.3 实验培养基第26-27页
        3.1.4 菌株来源第27页
        3.1.5 实验方法第27-29页
            3.1.5.1 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纯化第27页
            3.1.5.2 菌株的形态学鉴定第27页
            3.1.5.3 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实验第27-29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29-38页
        3.2.1 再生水灌区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及筛选结果第29页
        3.2.2 再生水灌区土壤微生物的形态学鉴定结果第29-33页
        3.2.3 再生水灌区土壤微生物的生理生化试验结果第33-35页
        3.2.4 再生水灌溉土壤细菌鉴定结果及呼吸营养类型第35-38页
    3.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第39-49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39-41页
        4.1.1 实验材料第39-40页
            4.1.1.1 菌株来源第39页
            4.1.1.2 实验试剂第39页
            4.1.1.3 实验仪器第39页
            4.1.1.4 培养基第39-40页
        4.1.2 实验方法第40-41页
            4.1.2.1 土壤微生物的计数第40页
            4.1.2.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测定第40-41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1-47页
        4.2.1 再生水灌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第41-44页
            4.2.1.1 细菌第42页
            4.2.1.2 放线菌第42-43页
            4.2.1.3 真菌第43-44页
        4.2.2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第44-47页
            4.2.2.1 再生水灌溉土壤微生物种类组成特征第44-46页
            4.2.2.2 再生水灌溉土壤微生物优势种群特征第46页
            4.2.2.3 再生水灌溉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第46-47页
    4.3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5章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第49-56页
    5.1 再生水灌溉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数量和组成的相关性分析第49-54页
        5.1.1 再生水灌溉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分析第49-51页
        5.1.2 土壤微生物群落聚类分析第51-52页
        5.1.3 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典型对应分析第52-54页
    5.2 本章小结第54-56页
        5.2.1 环境因子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第54页
        5.2.2 群落空间分布与环境因素关系第54-55页
        5.2.3 群落多样性与空间特异性的关系第55-56页
结论第56-57页
本研究的创造性成果第57页
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3-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赤拟谷盗两种细胞内钙离子通道基因的克隆及RNA干扰研究
下一篇:香菜、桔皮挥发物及精油对桃蚜行为的影响及趋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