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世界各国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群众文化事业论文

遂宁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模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9-20页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0-22页
        1.3.1 研究方法第20页
        1.3.2 技术路线第20-22页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第22页
        1.4.1 本文创新第22页
        1.4.2 本文不足第22页
    1.5 小结第22-24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4-33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4-28页
        2.1.1 公共文化服务第24-25页
        2.1.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第25-26页
        2.1.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模式第26-28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8-31页
        2.2.1 公共产品理论第28-29页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第29-30页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30-31页
    2.3 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第33-42页
    3.1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演变历程第33-36页
        3.1.1 单一供给模式阶段第33-34页
        3.1.2 单一供给向多元供给过渡阶段第34-35页
        3.1.3 多元化供给模式逐步形成阶段第35-36页
    3.2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发展现状与经验借鉴第36-41页
        3.2.1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发展现状第36-40页
        3.2.2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发展的经验借鉴第40-41页
    3.3 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遂宁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现存问题与原因分析第42-61页
    4.1 调查设计第42-46页
        4.1.1 调查问卷与访谈设计第42-44页
        4.1.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第44-46页
        4.1.3 问卷前期数据分析第46页
    4.2 遂宁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及成效第46-48页
    4.3 遂宁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现存问题第48-56页
        4.3.1 供给主体定位失准,多元合作乏力第48-50页
        4.3.2 供需双方沟通不畅,供给需求错位第50-52页
        4.3.3 公众参与两极分化,公众支持欠缺第52-54页
        4.3.4 供给效果稳定性差,满意度不高第54-56页
        4.3.5 资金投入相对匮乏,多元资金不足第56页
    4.4 遂宁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现存问题成因第56-59页
        4.4.1 供给主体观念落后,缺乏供给活力第56-57页
        4.4.2 农民文化自省缓慢,文化认知有限第57-58页
        4.4.3 供给方式选择无序,缺乏管理科学性第58页
        4.4.4 运行机制不健全,缺乏供给可持续性第58-59页
        4.4.5 制度建设滞后,缺乏法律保障第59页
    4.5 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遂宁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模式优化设计第61-70页
    5.1 多元供给模式优化的必要性分析第61-63页
        5.1.1 宏观政策指导,现代公共文化体系改革的战略任务第61-62页
        5.1.2 微观现实需要,遂宁市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第62-63页
    5.2 多元供给模式优化的实现要素分析第63-67页
        5.2.1 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四位一体”的多元供给主体第63-65页
        5.2.2 政府、市场、民间、个人协调搭配的多元供给方式第65-66页
        5.2.3 制度与法律积极作用的多元供给保障第66-67页
    5.3 多元供给模式优化的工具要素分析第67-69页
        5.3.1 科学决策机制第67页
        5.3.2 资金筹集机制第67-68页
        5.3.3 需求反馈机制第68页
        5.3.4 监督考核机制第68页
        5.3.5 文化联动机制第68-69页
    5.4 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遂宁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模式优化的对策及建议第70-82页
    6.1 坚持并认真贯彻多元供给模式构建原则第70-72页
        6.1.1 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并重第70-71页
        6.1.2 多元化与精准化并存第71页
        6.1.3 创新性与科学性兼顾第71-72页
    6.2 积极培育多元主体,形成供给合力第72-75页
        6.2.1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变“指挥者”为“合作者”第72-73页
        6.2.2 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市场供给活力第73-74页
        6.2.3 积极支持社会文化组织,汇聚民间供给力量第74-75页
        6.2.4 积极鼓励农民参与,增强个人供给意识第75页
    6.3 合理选择供给方式,增强供给科学性第75-77页
    6.4 完善供给运行机制,提高模式运行效率第77-80页
        6.4.1 完善决策机制,实现决策专业化、标准化、民主化第77页
        6.4.2 完善资金筹集机制,提高社会筹资能力第77-78页
        6.4.3 完善需求反馈机制,实现政府和农民之间的有效沟通第78-79页
        6.4.4 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确保供给过程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第79页
        6.4.5 完善文化联动机制,实现文化资源的有效流通第79-80页
    6.5 加强制度及法律建设,加大供给保障力度第80-81页
    6.6 小结第81-82页
第七章 结论第82-84页
致谢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附录第89-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下一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以江苏实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