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论文--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论文

两汉魏晋史料所见东北战争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导论第13-38页
    第一节 研究原因及意义第13-17页
    第二节 研究依据第17-33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33-35页
    第四节 相关概念之界定第35-38页
第一章 西汉史料所见之东北战争第38-99页
    第一节 西汉起止时间、东北二至、各相关民族及政权第38-45页
        一、西汉、新莽、更始政起止时间及兵制第38-39页
        二、西汉时期东北之西、南二界第39-40页
        三、西汉时期东北主要民族、封国、地方政权及大时局第40-45页
    第二节 刘邦两定燕国第45-58页
        一、刘邦亲定燕王臧荼之乱第46-51页
        二、樊哙与周勃平定卢燕之乱第51-58页
    第三节 汉武帝两定东北第58-87页
        一、武帝北击匈奴左贤王部第58-76页
        二、武帝征定卫氏朝鲜第76-87页
    第四节 西汉末年高句丽在东北东南部之系列战第87-95页
        一、新莽与高句丽之冲突第88-90页
        二、高句丽大武神王北征扶余第90-95页
    小结第95-99页
第二章 东汉史料所见之东北战争第99-147页
    第一节 东汉起止时间、东北二至、各相关民族及政权第99-103页
        一、东汉起止时间及兵制第99-100页
        二、东汉时期东北之西、南二界第100-101页
        三、东汉时期东北主要民族、封国、地方政权及大时局第101-103页
    第二节 东汉三定东北第103-120页
        一、定渔阳彭宠之战第104-112页
        二、三定乐浪第112-115页
        三、祭肜镇辽东第115-120页
    第三节 曹操北击三郡乌桓第120-131页
        一、曹氏与乌桓战前关系第121页
        二、战前形势第121-122页
        三、曹操征三郡乌桓的原因第122页
        四、战前准备、交战过程及战后措施第122-130页
        五、战后形势第130-131页
    第四节 东汉与高句丽之系列战斗第131-144页
        一、尉那岩城之围第132-134页
        二、建光元年之战第134-138页
        三、耿临、公孙度、公孙康三征高句丽之战第138-144页
    小结第144-147页
第三章 曹魏史料所见之东北战争第147-186页
    第一节 曹魏起止时间、东北二至、各相关民族及政权第147-150页
        一、曹魏起止时间及其兵制第147-148页
        二、曹魏时期东北西、南二界第148-149页
        三、曹魏时期东北主要民族、地方政权及大时局第149-150页
    第二节 田豫阻轲比能侵东部素利之战第150-155页
        一、双方关系及战前形势第151-152页
        二、交战原因、战争过程及战后措施第152-154页
        三、后期形势第154-155页
    第三节 魏明帝三征辽东第155-166页
        一、双方关系、战前形势、交战原因及战前准备第156-159页
        二、战争过程第159-164页
        三、战后措施及形势第164-166页
    第四节 毌丘俭征高句丽第166-184页
        一、战前关系、形势及交战原因第167-169页
        二、毌丘俭征高句丽战争过程详考第169-181页
        三、战后措施及形势第181-184页
    小结第184-186页
第四章 西晋史料所见之东北战争第186-207页
    第一节 西晋时期东北主要边郡、民族及地方政权第186-190页
        一、西晋起止时间第186-187页
        二、西晋时期东北之西、南二界第187页
        三、西晋时期东北主要民族、封国、地方政权及大时局第187-190页
    第二节 慕容廆扰动东北第190-196页
        一、战前关系及形势第190-191页
        二、慕容廆发动战争的原因、过程及战后措施第191-195页
        三、后期形势第195-196页
    第三节 段部鲜卑参战中原第196-202页
        一、双方关系、前期形势及参战原因第196-198页
        二、段部参战过程第198-201页
        三、后期形势第201-202页
    第四节 高句丽“西进南拓”之过程第202-205页
        一、战前关系及形势第202-203页
        二、高句丽侵边过程第203-205页
        三、后期形势第205页
    小结第205-207页
第五章 东晋史料所见之东北战争第207-290页
    第一节 东晋时期东北主要边郡、民族及地方政权第207-214页
        一、东晋起止时间及兵制第207-208页
        二、东晋时期东北之西、南界第208页
        三、东晋时期东北主要民族、封国、地方政权及大时局第208-212页
        四、燕、赵、秦、北魏等之十六国兵制第212-214页
    第二节 前燕兴亡之系列战争第214-249页
        一、棘城之战第214-222页
        二、慕容仁之内争第222-230页
        三、慕容皝平段却赵第230-239页
        四、慕容皝征高句丽第239-245页
        五、慕容皝并灭宇文第245-249页
    第三节 后燕兴亡之系列战争第249-275页
        一、慕容垂定幽平二州第249-255页
        二、后燕为北魏所迫退保平州第255-268页
        三、高句丽与后燕争夺辽东第268-275页
    第四节 高句丽与百济之系列战第275-286页
        一、战前双方关系、半岛形势及高句丽南拓原因第275-277页
        二、高句丽与百济乐浪相战之过程第277-284页
        三、后期形势第284-286页
    小结第286-290页
结语第290-292页
参考文献第292-302页
后记第302-304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304-305页
附图一第305-306页
附图二第306-307页
附三 主要战事年表第307-315页

论文共3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代民间资本研究
下一篇:汉代士人社会流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