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锂电池逆向物流演化博弈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关于逆向物流 | 第12-13页 |
1.2.2 博弈论在逆向物流中的研究 | 第13页 |
1.2.3 关于演化博弈论 | 第13-15页 |
1.2.4 关于动力电池回收 | 第15-16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逆向物流理论 | 第19-24页 |
2.1 逆向物流概述 | 第19-21页 |
2.1.1 逆向物流的定义 | 第19-20页 |
2.1.2 逆向物流的功能 | 第20-21页 |
2.2 逆向物流的特点 | 第21-22页 |
2.3 逆向物流分类 | 第22-23页 |
2.4 逆向物流的驱动因素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动力锂电池逆向物流现状与回收模式构建 | 第24-39页 |
3.1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 | 第24-26页 |
3.2 动力锂电池简介 | 第26-27页 |
3.3 国外的动力电池回收现状 | 第27-29页 |
3.4 我国的动力电池回收现状 | 第29-32页 |
3.5 动力锂电池回收效益分析 | 第32-34页 |
3.6 废旧动力锂电池逆向物流模式选择 | 第34-39页 |
3.6.1 考虑因素 | 第34页 |
3.6.2 逆向物流模式的选择 | 第34-39页 |
第四章 动力锂电池逆向物流参与主体演化博弈研究 | 第39-74页 |
4.1 消费者与消费者博弈 | 第39-42页 |
4.1.1 模型假设 | 第39-40页 |
4.1.2 博弈模型分析 | 第40-42页 |
4.2 生产商与消费者演化博弈 | 第42-52页 |
4.2.1 模型假设 | 第42-43页 |
4.2.2 演化博弈分析及局部平衡点 | 第43-44页 |
4.2.3 稳定性分析 | 第44-52页 |
4.3 政府与生产商演化博弈 | 第52-62页 |
4.3.1 模型假设 | 第53-54页 |
4.3.2 演化博弈分析及局部平衡点 | 第54-55页 |
4.3.3 稳定性分析 | 第55-62页 |
4.4 政府与回收商演化博弈 | 第62-74页 |
4.4.1 模型假设 | 第62-63页 |
4.4.2 演化博弈分析及局部平衡点 | 第63-65页 |
4.4.3 稳定性分析 | 第65-71页 |
4.4.4 提高回收商收入的分析 | 第71-74页 |
第五章 推进动力锂电池逆向物流回收工作的对策 | 第74-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总结 | 第78-79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