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地亚红豆杉和亮叶杨桐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符号及缩略语的说明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曼地亚红豆杉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1.1 植物来源 | 第13页 |
1.2 资源分布 | 第13页 |
1.3 化学成分 | 第13-18页 |
1.3.1 紫杉烷二萜类 | 第14-16页 |
1.3.2 黄酮类 | 第16-17页 |
1.3.3 木脂素类 | 第17-18页 |
1.3.4 挥发油类 | 第18页 |
1.3.5 肌醇类 | 第18页 |
1.3.6 脂肪酸类 | 第18页 |
1.4 药理作用 | 第18-21页 |
1.4.1 抗肿瘤作用 | 第18-19页 |
1.4.2 抗菌作用 | 第19页 |
1.4.3 降血糖作用 | 第19页 |
1.4.4 抗氧化作用 | 第19-20页 |
1.4.5 抗炎作用 | 第20页 |
1.4.6 抗骨质疏松作用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亮叶杨桐研究进展 | 第21-27页 |
2.1 植物来源 | 第21页 |
2.2 资源分布 | 第21页 |
2.3 化学成分 | 第21-24页 |
2.3.1 黄酮类 | 第21-22页 |
2.3.2 萜类 | 第22-24页 |
2.3.3 茶多酚类 | 第24页 |
2.3.4 糖类 | 第24页 |
2.3.5 蛋白质类 | 第24页 |
2.3.6 其他类 | 第24页 |
2.4 药理作用 | 第24-27页 |
2.4.1 抗氧化作用 | 第24-25页 |
2.4.2 抗肿瘤作用 | 第25-26页 |
2.4.3 抑菌作用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曼地亚红豆杉化学成分研究 | 第27-49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0-33页 |
3.1.1 仪器与材料 | 第30页 |
3.1.2 提取与分离 | 第30-33页 |
3.2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33-42页 |
3.3 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 | 第42-49页 |
第四章 亮叶杨桐化学成分研究 | 第49-61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4.1.1 仪器与材料 | 第51页 |
4.1.2 提取与分离 | 第51-52页 |
4.2 化合物结构解析 | 第52-58页 |
4.3 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 | 第58-6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10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