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研究成果 | 第10-12页 |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 1.3.1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 1.3.2 创新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资料、方法及模式介绍 | 第15-20页 |
| 2.1 资料介绍 | 第15页 |
| 2.2 方法介绍 | 第15-20页 |
| 2.2.1 耦合指数介绍 | 第15-17页 |
| 2.2.2 WRF模式简介 | 第17-20页 |
| 第三章 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土壤湿度和降水特征 | 第20-28页 |
| 3.1 引言 | 第20-21页 |
| 3.2 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21-23页 |
| 3.2.1 空间分布特征 | 第21页 |
| 3.2.2 时间变化特征 | 第21-23页 |
| 3.3 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23-26页 |
| 3.3.1 空间分布特征 | 第23-24页 |
| 3.3.2 时间变化特征 | 第24-26页 |
| 3.4 比较与分析 | 第26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 第四章 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夏季土壤湿度-降水耦合特征 | 第28-35页 |
| 4.1 样本选取条件 | 第28页 |
| 4.2 各物理量的分布特征 | 第28-30页 |
| 4.2.1 分布特征 | 第28-29页 |
| 4.2.2 比较与分析 | 第29-30页 |
| 4.3 耦合特征 | 第30-3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不同陆面过程方案对一次短时强降水的影响 | 第35-48页 |
| 5.1 引言 | 第35-36页 |
| 5.2 环流形势分析 | 第36-38页 |
| 5.2.1 高空槽与低空急流相结合 | 第36-37页 |
| 5.2.2 充足的水汽与强烈的上升运动相结合 | 第37-38页 |
| 5.3 模式模拟研究 | 第38-46页 |
| 5.3.1 模拟方案简介 | 第38-39页 |
| 5.3.2 降水量 | 第39-41页 |
| 5.3.3 涡度、散度及水汽通量场 | 第41-44页 |
| 5.3.4 敏感性试验 | 第44-46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第48-51页 |
| 6.1 总结 | 第48-49页 |
| 6.2 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