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成都市慈善事业联合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7页
        1.2.1 国外关于慈善事业的研究第14-15页
        1.2.2 国内关于慈善事业的研究第15-17页
        1.2.3 国内外研究简评第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7-19页
        1.3.1 主要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7-18页
        1.3.2主要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3 技术路线图第19页
    1.4 本文创新点第19-21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1-26页
    2.1 相关概念第21-24页
        2.1.1 慈善第21-22页
        2.1.2 慈善事业第22页
        2.1.3 发展模式第22-24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4-26页
        2.2.1 政府失灵理论第24页
        2.2.2 第三方管理理论第24-25页
        2.2.3 公民社会理论第25-26页
第3章 成都市慈善事业联合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第26-45页
    3.1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第26-27页
    3.2 成都市慈善事业联合发展模式的提出第27-31页
        3.2.1 成都市慈善事业发展的历程第27页
        3.2.2 成都市慈善事业联合发展模式的探索第27-31页
    3.3 成都市慈善事业联合发展模式的内容第31-41页
        3.3.1 成都市慈善事业联合发展模式概述第31-32页
        3.3.2 成都市慈善事业联合发展模式主体之间关系第32-34页
        3.3.3 成都市慈善事业联合发展模式的构成模块及其功能第34-39页
        3.3.4 成都市慈善事业联合发展模式的保障性政策环境第39-41页
    3.4 成都市慈善事业联合发展模式产生的原因及条件第41-45页
        3.4.1 成都包容博爱互助的文化特质第41页
        3.4.2 地震洗礼创造的特殊发展机遇第41-43页
        3.4.3 专门的慈善管理机构第43-44页
        3.4.4 创新性的政策支持第44-45页
第4章 成都市慈善事业联合发展模式的优势与不足第45-69页
    4.1 成都市慈善事业联合发展模式与主要典型模式对比第45-57页
        4.1.1 民间主导型慈善事业发展模式第45-47页
        4.1.2 政府主导型慈善事业发展模式第47-50页
        4.1.3 民间与政府合作型慈善事业发展模式第50-52页
        4.1.4 成都模式与各模式的对比第52-57页
            4.1.4.1 成都模式的特点第54-56页
            4.1.4.2 成都模式的优点第56-57页
    4.2 成都市慈善事业联合发展模式的不足第57-61页
        4.2.1 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第57-59页
        4.2.2 评估系统的不完善第59-60页
        4.2.3 宣传的力度和深度有待强化第60-61页
    4.3 成都市慈善事业联合发展模式的改进建议第61-65页
        4.3.1 成立专门的协调部门第62-63页
        4.3.2 完善评估系统及结果的使用第63-64页
        4.3.3 与社区合作进行推广第64-65页
    4.4 成都市慈善事业联合发展模式推广的可能性及局限性第65-69页
        4.4.1 成都市慈善事业联合发展模式推广的可能性第66-67页
        4.4.2 成都市慈善事业联合发展模式推广的局限性第67-69页
结论与展望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美种子法律法规的对比与借鉴
下一篇:多相多电平谐振直流变换器拓扑理论和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