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SDN | 第14-15页 |
1.3.2 网络流量工程 | 第15-17页 |
1.4 论文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全SDN节能流量工程研究 | 第19-31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网络能耗模型 | 第19-21页 |
2.3 基本思想 | 第21-22页 |
2.4 模型建立 | 第22-23页 |
2.5 算法介绍 | 第23-26页 |
2.6 仿真结果对比及性能分析 | 第26-29页 |
2.6.1 仿真设置 | 第26页 |
2.6.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26-2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混合SDN/IP网络节能流量工程研究 | 第31-60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混合SDN/IP模型设计及路由机制 | 第31-34页 |
3.3 混合SDN/IP网络节能流量工程问题设计思路 | 第34-41页 |
3.3.1 可行路径定义 | 第35-37页 |
3.3.2 可行路径和业务的分类 | 第37页 |
3.3.3 业务流的处理 | 第37-39页 |
3.3.4 设计思路 | 第39-41页 |
3.4 优化模型建立 | 第41-44页 |
3.5 模型分析与算法介绍 | 第44-54页 |
3.5.1 OSPF链路权重优化模型及相关算法 | 第44-51页 |
3.5.2 SDN流量分配模型及相关算法 | 第51-53页 |
3.5.3 OSPF链路权重优化与SDN流量分配相结合的算法 | 第53-54页 |
3.6 SDN流量分配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54-55页 |
3.7 仿真结果和分析 | 第55-58页 |
3.7.1 仿真设置 | 第55页 |
3.7.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混合SDN/IP的负载平衡流量工程研究 | 第60-67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问题描述 | 第60-61页 |
4.3 模型建立 | 第61页 |
4.4 模型分析与算法介绍 | 第61-63页 |
4.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3-66页 |
4.5.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63页 |
4.5.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本文主要工作 | 第67页 |
5.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