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

基于ZigBee位置指纹匹配法的室内定位算法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主要符号表第5-8页
第1章 绪论第8-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国内外室内定位算法第9-10页
        1.2.2 国内外室内定位系统第10-11页
        1.2.3 算法和系统比较和分析第11-13页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3-15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5-17页
第2章 ZigBee指纹匹配法理论基础与实验平台构建第17-26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ZigBee位置指纹匹配法理论基础第17-21页
        2.2.1 指纹匹配法定位原理第17-18页
        2.2.2 位置指纹匹配算法第18-21页
    2.3 ZigBee网络实验平台的构建第21-25页
        2.3.1 硬件设计第21-22页
        2.3.2 软件设计第22-24页
        2.3.3 实验环境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ZigBee室内定位关键因素分析和数据预处理第26-36页
    3.1 引言第26页
    3.2 链路质量指示第26-27页
    3.3 接收信号强度实验分析第27-31页
        3.3.1 ZigBee信号强度的时间变化特性第27页
        3.3.2 ZigBee信号强度与位置的映射关系第27-28页
        3.3.3 人员对信号强度的影响第28-29页
        3.3.4 动态环境对信号强度的影响第29-30页
        3.3.5 设备转动对信号强度的影响第30-31页
    3.4 ZigBee信号强度的预处理方法研究第31-35页
        3.4.1 传统均值方法第31-32页
        3.4.2 改进的z分数法第32-33页
        3.4.3 实验分析第33-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基于改进堆叠自编码器的深层神经网络定位算法第36-46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改进堆叠自编码器应用于特征提取阶段第36-40页
        4.2.1 自编码器的原理第36-37页
        4.2.2 堆叠自编码器的特点第37页
        4.2.3 改进的堆叠自编码器模型第37-40页
    4.3 基于改进堆叠自编码器的深层神经网络室内定位算法设计第40-43页
        4.3.1 模型结构第40-41页
        4.3.2 预训练过程第41-42页
        4.3.3 预测回归过程第42-43页
    4.4 实验结果分析第43-45页
        4.4.1 实验仿真环境和参数设置第43页
        4.4.2 仿真实验结果和分析第43-45页
    4.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基于K均值和强相关性ZR节点选择的定位算法第46-54页
    5.1 引言第46页
    5.2 基于K均值聚类和强相关性ZR节点选择的室内定位算法第46-51页
        5.2.1 基于K均值聚类的子区域划分方法第46-48页
        5.2.2 强相关性ZR节点选择策略第48页
        5.2.3 算法流程第48-51页
    5.3 实验仿真与分析第51-53页
        5.3.1 k均值聚类的子区域划分结果第51-52页
        5.3.2 结果比较与分析第52-53页
    5.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4-56页
    6.1 总结第54-55页
    6.2 研究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压缩感知的MIMO-OFDM系统信道估计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惯性导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