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上行非正交干扰删除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非正交多址接入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接收端干扰消除技术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6-17页
        1.3.1 论文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论文创新点第16-17页
    1.4 论文结构安排第17-19页
第二章 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接收端检测算法和关键技术第19-33页
    2.1 面向5G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第19-24页
    2.2 NOMA系统多用户检测和接收算法第24-28页
        2.2.1 迫零检测算法(ZF)第24-25页
        2.2.2 最小均方误差检测算法(MMSE)第25-26页
        2.2.3 干扰抑制合并算法(IRC)第26-28页
    2.3 NOMA系统接收端干扰消除关键技术第28-32页
        2.3.1 串行干扰消除(SIC)第29-31页
        2.3.2 并行干扰消除(PIC)第31-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非正交干扰删除接收机方案和结构设计第33-49页
    3.1 多小区多用户干扰场景第33-35页
    3.2 多小区接收机方案的设计和验证第35-44页
        3.2.1 多小区干扰删除与抑制接收机第35页
        3.2.2 方案分析第35-41页
        3.2.3 仿真验证第41-44页
    3.3 多小区接收机结构设计第44-47页
        3.3.1 MMSE-SIC接收机分析第44-46页
        3.3.2 多小区接收机结构设计第46-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非正交干扰删除接收机场景评估与性能分析第49-61页
    4.1 Equal SNR测试场景第49-51页
    4.2 Unequal SNR测试场景第51-54页
    4.3 场景仿真和性能分析第54-59页
        4.3.1 Equal SNR仿真第54-56页
        4.3.2 Unequal SNR仿真第56-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5.1 本章介绍第61页
    5.2 论文工作总结第61-62页
    5.3 工作的不足和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WC的亚奈奎斯特采样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认知的子带跳频OFDM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