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生命周期信息化项目管理综述 | 第12-16页 |
2.1 项目的概念 | 第12-13页 |
2.1.1 项目的定义 | 第12页 |
2.1.2 项目的特点 | 第12-13页 |
2.2 信息化项目管理体系及其特征 | 第13-14页 |
2.3 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的信息化项目管理过程 | 第14-16页 |
第三章 信息化项目管理启动阶段及管理测评 | 第16-27页 |
3.1 信息化项目需求分析 | 第16-17页 |
3.1.1 相关利益者的分析 | 第16-17页 |
3.1.2 业务需要的调研 | 第17页 |
3.2 企业管理基础测评 | 第17-23页 |
3.2.1 企业管理基础测评综述 | 第17-18页 |
3.2.2 企业管理基础测评指标 | 第18-19页 |
3.2.3 BP 神经网络测评企业管理基础 | 第19-21页 |
3.2.4 管理基础调查问卷 | 第21-23页 |
3.3 信息化项目范围界定 | 第23-24页 |
3.4 信息化项目成本预算 | 第24-27页 |
第四章 信息化项目计划阶段及软件测评 | 第27-37页 |
4.1 信息化项目实施方的确定 | 第27-28页 |
4.1.1 直接选择软件厂商担任实施方 | 第27页 |
4.1.2 对信息化厂商和实施方进行捆绑选择 | 第27-28页 |
4.1.3 先选择信息化厂商,再选择实施方 | 第28页 |
4.2 信息化项目软件系统测评及选型 | 第28-37页 |
4.2.1 软件系统选型概述 | 第28-29页 |
4.2.2 软件系统选型的一般步骤 | 第29-30页 |
4.2.3 软件适宜度测评的指标体系 | 第30-32页 |
4.2.4 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软件测评 | 第32-34页 |
4.2.5 软件测评调查问卷 | 第34-37页 |
第五章 信息化项目实施的过程控制 | 第37-47页 |
5.1 信息化项目过程控制的形式与类型 | 第37-38页 |
5.1.1 正规控制和非正规控制 | 第37-38页 |
5.1.2 预防性控制和更正性控制 | 第38页 |
5.1.3 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 第38页 |
5.2 信息化项目控制的原则 | 第38-39页 |
5.3 信息化项目进度控制 | 第39-42页 |
5.3.1 信息化项目进度控制的概念 | 第39页 |
5.3.2 信息化项目进度控制的执行内容 | 第39-42页 |
5.4 信息化项目成本控制 | 第42-44页 |
5.4.1 信息化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及其内容 | 第42页 |
5.4.2 信息化项目成本控制挣值分析法 | 第42-44页 |
5.5 信息化项目质量控制 | 第44-47页 |
5.5.1 信息化项目质量控制的概念 | 第44-45页 |
5.5.2 信息化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 | 第45-47页 |
第六章 信息化项目收尾及融合效益测评 | 第47-59页 |
6.1 信息化项目收尾管理概述 | 第47-49页 |
6.1.1 项目收尾的输入 | 第47-48页 |
6.1.2 项目收尾技术和工具 | 第48页 |
6.1.3 项目收尾输出 | 第48-49页 |
6.2 信息化项目的验收 | 第49-50页 |
6.2.1 信息化项目的验收的概念 | 第49页 |
6.2.2 信息化项目的验收的意义与依据 | 第49-50页 |
6.3 信息化项目的融合效益后评价 | 第50-59页 |
6.3.1 融合效益的概念 | 第51页 |
6.3.2 信息化项目的融合效益的指标体系 | 第51-53页 |
6.3.3 AHP 层次分析法评价融合效益 | 第53-54页 |
6.3.4 融合效益调查问卷 | 第54-59页 |
第七章 案例分析 | 第59-68页 |
7.1 项目概述 | 第59-60页 |
7.2 启动阶段的管理基础测评 | 第60-62页 |
7.2.1 指标的无量纲化 | 第60页 |
7.2.2 建立BP 神经网络评价模型 | 第60-61页 |
7.2.3 网络模型训练及应用 | 第61-62页 |
7.3 计划过程的软件测评 | 第62-66页 |
7.3.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62-63页 |
7.3.2 模糊综合评价 | 第63-65页 |
7.3.3 备选软件排序 | 第65-66页 |
7.4 收尾阶段的融合效益后评价 | 第66-6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