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总公司冷轧镀锌薄板厂2#镀锌线立式退火炉改造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14页 |
1.1.1 镀锌线设备简介 | 第10-13页 |
1.1.2 兼备连续退火功能技术改造的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镀锌-退火两用线情况简介及评价 | 第14-16页 |
1.2.1 唐钢改造情况及评价 | 第15-16页 |
1.2.2 南辰改造情况及评价 | 第16页 |
1.3 退火线与热镀锌的主要区别及改造难度 | 第16-17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第2章 热镀锌工艺简述及首钢2 | 第18-26页 |
2.1 热镀锌技术简介 | 第18-22页 |
2.1.1 生产线外退火热镀锌工艺 | 第18-19页 |
2.1.2 生产线内退火热镀锌工艺 | 第19-21页 |
2.1.3 热镀锌产品及分类 | 第21-22页 |
2.2 首钢冷轧镀锌薄板厂2 | 第22-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退火炉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分析 | 第26-44页 |
3.1 2 | 第26-28页 |
3.1.1 对流预热段 | 第26-27页 |
3.1.2 加热段 | 第27页 |
3.1.3 均热段 | 第27页 |
3.1.4 喷气冷却段 | 第27-28页 |
3.2 2 | 第28-40页 |
3.2.1 设备组成和功能描述 | 第28-33页 |
3.2.2 退火炉自动化控制系统介绍 | 第33-40页 |
3.3 经典PID理论和在镀锌线退火炉上的应用 | 第40-42页 |
3.4 2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首钢2 | 第44-56页 |
4.1 技术改造的原则及目标 | 第44页 |
4.2 技术方案的选择及分析 | 第44-47页 |
4.2.1 原料品种及产品性能 | 第44-45页 |
4.2.2 典型退火工艺曲线 | 第45-46页 |
4.2.3 方案分析 | 第46-47页 |
4.3 改造措施 | 第47-50页 |
4.4 控制系统的改造 | 第50-55页 |
4.4.1 硬件条件及分析 | 第51-52页 |
4.4.2 软件修改思路 | 第52页 |
4.4.3 具体修改工作 | 第52-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改造的实施与调试 | 第56-66页 |
5.1 改造的实施 | 第56-57页 |
5.2 改造后系统的调试工作 | 第57-60页 |
5.2.1 镀锌与退火模式的切换 | 第57-58页 |
5.2.2 调试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58-60页 |
5.3 改造效果 | 第60-63页 |
5.4 改造后的生产能力 | 第63-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总结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