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论文--水生微生物学论文

南极海冰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抗逆相关蛋白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页
    1.2 南极海冰生境第10-11页
    1.3 海冰物种的多样性第11-12页
    1.4 国内外南极微生物研究现状第12-14页
        1.4.1 南极微生物的低温适应性研究第12-13页
        1.4.2 南极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第13-14页
    1.5 嗜盐菌耐盐机制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6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5-17页
        1.6.1 课题来源第15页
        1.6.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5页
        1.6.3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耐盐菌的筛选与分子鉴定第17-27页
    2.1 实验材料第17-18页
        2.1.1 菌株来源第17页
        2.1.2 培养基第17-18页
    2.2 实验方法第18-21页
        2.2.1 菌株筛选第18页
        2.2.2 细菌培养及菌体收集第18页
        2.2.3 菌体基因组的提取及鉴定第18-19页
        2.2.4 16S rDNA 基因的扩增第19-20页
        2.2.5 16S rDNA 基因的回收第20页
        2.2.6 16S rDNA 基因的 T 克隆第20-21页
        2.2.7 测序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2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1-26页
        2.3.1 菌株的筛选第21-22页
        2.3.2 基因组的提取第22-23页
        2.3.3 16S rDNA 基因的克隆第23页
        2.3.4 阳性克隆鉴定第23-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菌株的耐盐性与抗氧化酶系统第27-3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7-31页
        3.1.1 实验材料第27页
        3.1.2 培养基第27-28页
        3.1.3 菌株生长情况的测定第28页
        3.1.4 酶液的提取第28页
        3.1.5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28页
        3.1.6 细胞膜透性的测定第28页
        3.1.7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第28-29页
        3.1.8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第29页
        3.1.9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第29-30页
        3.1.10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第30-31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1-38页
        3.2.1 不同盐度下培养菌株的生长情况第31-32页
        3.2.2 不同盐度下培养菌体的湿重第32-33页
        3.2.3 不同盐度下培养菌株的蛋白质含量第33-34页
        3.2.4 不同盐度下培养菌株细胞质膜透性第34-35页
        3.2.5 不同盐度下培养菌株丙二醛(MDA)含量第35页
        3.2.6 不同盐度下培养菌株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第35-36页
        3.2.7 不同盐度下培养菌株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第36页
        3.2.8 不同盐度下培养菌株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第36-38页
    3.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不同盐度下菌株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第39-48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9-43页
        4.1.1 试剂及其配制第39-40页
        4.1.2 双向电泳实验方法第40-42页
        4.1.3 蛋白质谱的制备和质谱鉴定第42-43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3-47页
        4.2.1 双向电泳图谱分析第43-45页
        4.2.2 重要差异蛋白点的质谱分析第45-47页
    4.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硫氧还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第48-59页
    5.1 实验材料第49页
    5.2 实验方法第49-51页
        5.2.1 活化菌株第49页
        5.2.2 提取菌株全基因组第49页
        5.2.3 设计引物第49-50页
        5.2.4 PCR 扩增、纯化及测序第50页
        5.2.5 Trx 基因的表达第50-51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1-58页
        5.3.1 Trx 基因的克隆第51-52页
        5.3.2 Trx 基因的序列分析第52-55页
        5.3.3 Trx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5-57页
        5.3.4 Trx 基因异源诱导表达第57-58页
    5.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鸡冠山—九龙沟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评价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CdTe量子点对PCR增效作用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