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天文测量中的坐标与时间系统 | 第12-26页 |
2.1 天球上的主要圈、线、点 | 第12-13页 |
2.2 天球坐标系及其转换 | 第13-15页 |
2.3 天球坐标系间的转换 | 第15-20页 |
2.4 时间及其度量单位 | 第20-23页 |
2.5 白塞耳年、世界时、历书时、原子时、协调世界时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影响天体坐标的因素及改正 | 第26-30页 |
3.1 大气折射及其对地平坐标的影响及改正 | 第26页 |
3.2 光行差、视差、恒星自行及其对天体位置的影响 | 第26-30页 |
第四章 新型天文测量系统介绍 | 第30-35页 |
4.1 时间比对 | 第30页 |
4.2 测量数据记录 | 第30-31页 |
4.3 天文定向及自动寻星 | 第31页 |
4.4 天文经纬度的同时测定方法 | 第31-34页 |
4.5 北极星多次时角法测量方位角 | 第34-35页 |
第五章 新系统测量成果及数据分析 | 第35-52页 |
5.1 试生产方案及规定 | 第35页 |
5.2 一二等天文测量互差限值 | 第35-36页 |
5.3 天文方位角测量 | 第36-42页 |
5.4 天文经纬度测量误差相关分析 | 第42-51页 |
5.5 结论 | 第51-52页 |
第六章 新系统完善研究 | 第52-63页 |
6.1 功能完善 | 第52-56页 |
6.2 数据检验及处理 | 第56-59页 |
6.3 数据加密 | 第59-63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