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措施初探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0-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7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文献综述第13-15页
     ·国外研究第13-14页
     ·国内研究第14-15页
   ·研究目的及拟解决关键问题第15-16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页
   ·可能的创新点第16-17页
第2章 基本理论分析第17-24页
   ·概念界定第17-20页
     ·群体性突发事件内涵及事件特征第17-19页
     ·无直接利益冲突内涵及事件特征第19-20页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性质第20-21页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第21-24页
     ·严重的消极影响第21-22页
     ·可能的积极影响第22-24页
第3章 预防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意义第24-28页
   ·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的理论基础第24-26页
     ·预防处置机制第24-25页
     ·萌芽处置机制第25页
     ·发生后处置机制第25-26页
   ·预防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意义第26-28页
     ·有利于社会政治稳定第26页
     ·保证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第26-27页
     ·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秩序第27-28页
第4章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成因分析第28-34页
   ·经济原因第28-30页
     ·社会群体的利益分化第28-29页
     ·收入差距与分配不公第29页
     ·社会群体出现弱势化第29-30页
   ·政治原因第30-31页
     ·官僚主义第30页
     ·腐败作风第30-31页
     ·干群关系紧张第31页
   ·机制原因第31-32页
     ·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第31页
     ·社会控制机制弱化第31-32页
   ·心理原因第32-34页
     ·维权意识第32页
     ·从众心理第32-34页
第5章 预防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措施第34-40页
   ·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第34-35页
   ·保障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第35-36页
     ·为群众提供安全保障第35页
     ·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第35-36页
   ·畅通利益表达渠道第36-37页
     ·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第36页
     ·拓宽利益表达渠道第36-37页
   ·建立预警机制第37-38页
     ·收集情报信息第37-38页
     ·信息研判,识别矛盾苗头第38页
     ·排查矛盾,防范危机第38页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第38-40页
     ·对干部的教育第38-39页
     ·对群众的教育第39-40页
第6章 典型案例分析——贵州瓮安6.28事件第40-52页
   ·事件回顾第40-41页
   ·直接原因第41-44页
     ·矛盾累积第41-42页
     ·权威信息发布不及时第42页
     ·应急处置不力第42-44页
   ·深层原因第44-48页
     ·社会治安混乱,政府信任危机第44-45页
     ·各方利益纷争,社会矛盾尖锐第45-47页
     ·利益表达机制缺失第47-48页
   ·事件反思第48-52页
     ·坚持科学发展,保障群众利益第48-49页
     ·及时发布信息,防止事态恶化第49页
     ·建立预防机制,主动应对危机第49-50页
     ·铲除黑恶势力,确保社会安宁第50-52页
第7章 结论第52-55页
   ·本文的结论第52-53页
   ·本文的不足及研究展望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都市近郊区(县)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范式研究--以郫县为参照
下一篇:乡镇党委实施科学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武夷山市乡镇党委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