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7页 |
1.1. 能源危机与节能必要性 | 第11-12页 |
1.2. 通信领域节能现状 | 第12页 |
1.3. 电源节能技术的研宄现状和应用 | 第12-13页 |
1.4. 本论文着重研究的问题和贡献 | 第13-14页 |
1.5.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7页 |
第二章 WLAN空口原理和节能探讨 | 第17-36页 |
2.1 WLAN CSMA/CA原理 | 第17-19页 |
2.1.1 CSMA/CA原理 | 第17页 |
2.1.2 基本数据帧传输流程 | 第17-19页 |
2.2 WLAN高速接入原理 | 第19-20页 |
2.2.1 OFDM技术简介 | 第19页 |
2.2.2 子载波调制介绍 | 第19-20页 |
2.2.3 WLAN高速接入原理 | 第20页 |
2.3 无线空口信道竞争 | 第20-22页 |
2.3.1 2.4G频段频点分布 | 第21-22页 |
2.3.2 信道空口竞争原理 | 第22页 |
2.4 无线空口信道干扰 | 第22-27页 |
2.4.1 蓝牙与微波炉干扰分析 | 第23-25页 |
2.4.2 空口拥塞及低速率报文干扰 | 第25-27页 |
2.4.3 空口干扰的优化方案 | 第27页 |
2.5 WLAN节能方法探讨 | 第27-30页 |
2.5.1 AP能耗提升技术 | 第27-28页 |
2.5.2 DC-DC新技术介绍 | 第28-29页 |
2.5.3 电源节能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 第29-30页 |
2.6 提升WLAN能效技术 | 第30-34页 |
2.6.1 核心功能模块节能技术 | 第30页 |
2.6.2 局域网(LAN)模块节能技术 | 第30-31页 |
2.6.3 射频模块节能技术 | 第31-33页 |
2.6.4 二次电源管理节能技术 | 第33-34页 |
2.7 小结 | 第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第三章 WLAN网络架构和优化方法研究 | 第36-68页 |
3.1 ADSL接入技术 | 第36-38页 |
3.2 LAN接入技术 | 第38-40页 |
3.3 EPON接入技术 | 第40-42页 |
3.4 AC应用的网络架构 | 第42-44页 |
3.4.1 AC产生的背景 | 第42-43页 |
3.4.2 “胖”和“瘦”AP的区别 | 第43页 |
3.4.3 集中控制型AC+AP工作原理 | 第43-44页 |
3.5 通过网络架构优化实现WLAN网络质量提升 | 第44-65页 |
3.5.1 当前WLAN网络设备应用和能耗介绍 | 第44-47页 |
3.5.2 WLAN网络节能理论分析 | 第47-51页 |
3.5.3 WLAN网络节能架构方案设计 | 第51-62页 |
3.5.4 节能方案使用场所分析和节能评估 | 第62-65页 |
3.6 小结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第四章 热点AP体系构架和能耗分析 | 第68-83页 |
4.1 AP电源评估模型设计 | 第68-69页 |
4.1.1 节能分级原则 | 第69页 |
4.1.2 极差设定原则 | 第69页 |
4.1.3 等级更新原则 | 第69页 |
4.2 能效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 第69-72页 |
4.2.1 状态定义 | 第69-70页 |
4.2.2 热点AP设备整机功耗计算公式 | 第70-71页 |
4.2.3 能效比值计算 | 第71-72页 |
4.2.4 能效比值分级 | 第72页 |
4.3 热点AP节能技术的选择 | 第72-75页 |
4.3.1 热点AP电源模块 | 第72-73页 |
4.3.2 电源转换效率 | 第73-74页 |
4.3.3 二次电源管理节能技术的引入 | 第74-75页 |
4.4 AP应用中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的最优转换效率 | 第75-81页 |
4.4.1 原理与设计 | 第75-80页 |
4.4.2 仿真和实验 | 第80-81页 |
4.5 小结 | 第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第五章 应用于AP中的数字环路直流直流转换器 | 第83-99页 |
5.1 数字环路直流直流转换器的基本架构 | 第83-90页 |
5.1.1 模数转换器(ADC) | 第83-85页 |
5.1.2 环路补偿器 | 第85-88页 |
5.1.3 数字脉宽调制器(DPWM) | 第88-90页 |
5.2 数字控制实现AP的动态节能算法 | 第90-93页 |
5.2.1 与AP其他模块通信以达到最优能耗的方法 | 第91-93页 |
5.2.2 动态调整环路特性达到最小损耗的方法 | 第93页 |
5.3 具有最小模块损耗的数字环路直流直流转换器 | 第93-97页 |
5.3.1 关键模块共享延迟线的数字环路直流直流转换器 | 第94-96页 |
5.3.2 芯片实现及结果 | 第96-97页 |
5.4 小结 | 第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第六章 基于数字环路电源的WLAN网络及节能效果评估 | 第99-106页 |
6.1 采用数字电源后的AP结构 | 第99-100页 |
6.2 相应的AP功耗模型 | 第100-101页 |
6.3 版图和芯片照片 | 第101-103页 |
6.4 和传统结构的AP的节能比较 | 第103-105页 |
6.4.1 电源模块自身损耗的比较 | 第103-104页 |
6.4.2 对AP模块节能优化的比较 | 第104-105页 |
6.5 小结 | 第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6-110页 |
7.1 总结 | 第106-108页 |
7.2 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0页 |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