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3. 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第13-15页 |
1. 赃物罪之保护法益学说概览 | 第15-30页 |
·域外学说 | 第15-27页 |
·妨碍返还请求权说(追求权说) | 第15-17页 |
·旧违法状态维持说(稳固说) | 第17-18页 |
·事后共犯说(事后帮助犯说) | 第18-20页 |
·危险性说(本犯助长说) | 第20-21页 |
·利益参与说(受益说) | 第21-22页 |
·间接取得说 | 第22-23页 |
·犯罪隐匿说 | 第23页 |
·回复持有妨害说 | 第23-24页 |
·多属性说(折中说) | 第24-27页 |
·我国大陆学说 | 第27-30页 |
·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 第27-28页 |
·以旧违法状态为基础同时考虑追求权说的折中说 | 第28-29页 |
·新违法状态维持说(折中说) | 第29-30页 |
2.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之保护法益 | 第30-46页 |
·已有学说评析 | 第30-39页 |
·对妨碍返还请求权说的质疑 | 第30-33页 |
·对事后共犯说的质疑 | 第33-34页 |
·对危险性说的质疑 | 第34-35页 |
·对利益参与说和间接取得说的质疑 | 第35-36页 |
·对犯罪隐匿说的质疑 | 第36页 |
·对回复持有妨害说的质疑 | 第36-37页 |
·对多属性说的质疑 | 第37页 |
·对我国大陆学说的简评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页 |
·本文观点及理由 | 第39-43页 |
·可能遭到的质疑 | 第43-46页 |
3.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适用 | 第46-62页 |
·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 第46-50页 |
·对"犯罪"之解释 | 第46-49页 |
·其他问题 | 第49-50页 |
·本罪与洗钱罪之界限 | 第50-55页 |
·本罪属于广义的洗钱罪 | 第50-53页 |
·本罪与洗钱罪之区分 | 第53-55页 |
·本罪与财产罪之界限 | 第55-59页 |
·与本罪相关的刑法财产之界定 | 第55-57页 |
·本罪与相关财产罪之区分 | 第57-59页 |
·行为方式之范围 | 第59页 |
·罪名之适用 | 第59-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