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0. 导论 | 第13-18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有关标准的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标准化在知识产权上的研究 | 第15-16页 |
·标准化在竞争法上的研究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7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 从"思科诉华为"案看标准化引发的垄断问题 | 第18-2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8-21页 |
·相关案例:"思科诉华为"案 | 第18-20页 |
·"思科诉华为"案引发的垄断问题 | 第20-21页 |
·标准及标准化的基本理论 | 第21-27页 |
·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 | 第21-22页 |
·标准化的分类 | 第22-24页 |
·标准化对竞争的作用 | 第24-27页 |
2. 标准化引发的垄断问题及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 第27-39页 |
·标准化引发的垄断问题及其表现 | 第27-35页 |
·标准化可能限制相关产业的市场竞争 | 第27-28页 |
·标准化易导致网络效应和捆绑效应 | 第28-31页 |
·标准化易导致联合抵制行为 | 第31-32页 |
·标准化易导致交叉许可和专利联营 | 第32-35页 |
·我国《反垄断法》中有关标准化的立法及不足之处 | 第35-39页 |
·我国《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 | 第35-36页 |
·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不足之处 | 第36-39页 |
3. 国外对标准化反垄断规制的立法与实践 | 第39-47页 |
·欧共体模式 | 第39-41页 |
·《欧共体竞争法》第81条中的相关规定 | 第39-41页 |
·欧共体模式对我国立法与实践的启示 | 第41页 |
·美国模式 | 第41-47页 |
·美国《谢尔曼法》中确定的合理性原则 | 第42-44页 |
·美国判例法中确立的禁止反言原则 | 第44-46页 |
·美国模式对我国立法与实践的启示 | 第46-47页 |
4. 完善我国《反垄断法》有关标准化立法的若干建议 | 第47-55页 |
·完善我国的《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 | 第47-51页 |
·明确反垄断法调整标准化垄断行为的合理性 | 第47-48页 |
·总则部分应确立合理性原则 | 第48-49页 |
·明确行为模式的判定规则 | 第49-50页 |
·有必要规定我国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 | 第50页 |
·重视研究TR1PS协议中的有关标准化的基本精神 | 第50-51页 |
·制定相关的条例和规章加以具体规制 | 第51-55页 |
·尽快制定有关知识产权滥用的条例 | 第52页 |
·由标准化组织制定相关的专利政策 | 第52-53页 |
·制定相应的技术法规 | 第53-54页 |
·完善行业协会的标准制定规则 | 第54-55页 |
5. 完善我国标准化过程中的政府监管和审查制度 | 第55-63页 |
·政府在标准化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 第55-57页 |
·从WAPI技术标准谈起 | 第55-56页 |
·政府在标准化过程中的作用 | 第56-57页 |
·对标准化审查时引入合理性原则 | 第57-60页 |
·用合理性原则判定企业的市场支配力 | 第58-59页 |
·用合理性原则来审查标准化的目的和效果 | 第59-60页 |
·审查标准自身和标准制定过程的垄断性 | 第60-63页 |
·反垄断法应当审查标准自身的垄断性 | 第60-61页 |
·反垄断审查要审查标准化制定过程中的垄断性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