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县莲花新镇景观色彩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相关概念 | 第13-15页 |
1.2.1 城镇外部空间 | 第13-14页 |
1.2.2 景观色彩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5-23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5-18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8-22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22-23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3-25页 |
1.4.1 研究的内容 | 第23-25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25页 |
1.5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25-27页 |
第2章 莲花新镇景观色彩理论分析 | 第27-45页 |
2.1 项目背景综述 | 第27-30页 |
2.1.1 自然背景 | 第27-28页 |
2.1.2 人文背景 | 第28-29页 |
2.1.3 设计研究范围 | 第29-30页 |
2.2 莲花新镇自然景观色彩要素 | 第30-32页 |
2.2.1 小镇气候的景观色彩 | 第30-31页 |
2.2.2 小镇水体的景观色彩 | 第31页 |
2.2.3 小镇植被的景观色彩 | 第31-32页 |
2.3 色彩感知理论 | 第32-41页 |
2.3.1 色彩的对比构成 | 第32-37页 |
2.3.2 色彩的生理感知 | 第37-39页 |
2.3.3 色彩的心理感知 | 第39-41页 |
2.4 色彩地理学理论 | 第41-44页 |
2.4.1 景观色彩特质 | 第41-42页 |
2.4.2 色彩家族学说 | 第42-43页 |
2.4.3 新点彩主义 | 第43-4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莲花新镇景观色彩构成与设计原则 | 第45-59页 |
3.1 莲花新镇景观色彩设计构成 | 第45-50页 |
3.1.1 自然色彩 | 第45-47页 |
3.1.2 半自然色彩 | 第47-48页 |
3.1.3 人工色彩 | 第48-50页 |
3.2 莲花新镇外部空间景观色彩设计的影响因素 | 第50-53页 |
3.2.1 莲花新镇外部空间景观色彩的复杂性 | 第50-51页 |
3.2.2 莲花新镇外部空间景观色彩设计的尺度 | 第51-52页 |
3.2.3 莲花新镇外部空间景观色彩的人文表达 | 第52-53页 |
3.3 莲花新镇景观色彩设计原则 | 第53-55页 |
3.3.1 地方独特原则 | 第53-54页 |
3.3.2 和谐统一原则 | 第54-55页 |
3.3.3 景观色彩与环境功能协调原则 | 第55页 |
3.3.4 色彩美学原则 | 第55页 |
3.4 莲花新镇景观色彩主题要素 | 第55-58页 |
3.4.1 莲文化深层次解析 | 第55-56页 |
3.4.2 “慢活”的提出与莲文化的契合 | 第56-57页 |
3.4.3 莲花新镇主导色彩定位 | 第57-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莲花新镇景观色彩设计实践 | 第59-86页 |
4.1 不同建筑类型的色彩选择 | 第59-69页 |
4.1.1 建筑群体立面色彩整体设计思想 | 第59-63页 |
4.1.2 建筑单体立面色彩选择 | 第63-65页 |
4.1.3 不同建筑性质对色彩的诉求 | 第65-69页 |
4.2 地面铺装色彩的应用方式 | 第69-74页 |
4.2.1 地面铺装色彩应用的整体把控 | 第70页 |
4.2.2 地面铺装色彩与空间性质相统一 | 第70-72页 |
4.2.3 地面铺装色彩的不同组合方式 | 第72-74页 |
4.3 不同类型小品的色彩选择 | 第74-78页 |
4.3.1 艺术类小品色彩 | 第75-76页 |
4.3.2 功能类小品色彩 | 第76-77页 |
4.3.3 广告、指示类小品色彩 | 第77-78页 |
4.4 植物配置色彩的设计 | 第78-85页 |
4.4.1 植物色彩整体应用方式 | 第78-79页 |
4.4.2 植物色彩与周围环境协调 | 第79-80页 |
4.4.3 植物色彩与功能主题一致 | 第80-83页 |
4.4.4 植物色彩的季相特点 | 第83-8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