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导论 | 第11-18页 |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我国国债规模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15-18页 |
2. 国债和国债规模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8页 |
·西方国债理论 | 第18-21页 |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债理论 | 第18-19页 |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债理论 | 第19-20页 |
·当代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债理论 | 第20-21页 |
·国债规模的相关理论 | 第21-26页 |
·从国债的边际理论和经济效应来判定国债适度规模 | 第21-23页 |
·从国债规模的可持续性来判定国债适度规模 | 第23-26页 |
·衡量国债规模的现实指标及安全界限 | 第26-28页 |
3. 我国国债规模现状和实证分析 | 第28-43页 |
·我国国债规模演变过程和变化原因 | 第28-30页 |
·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分析 | 第30-34页 |
·对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 第34-38页 |
·国际常用指标分析结果 | 第34-36页 |
·对指标结果的分析 | 第36-38页 |
·其他指标分析 | 第38-41页 |
·从国债的可持续性角度分析 | 第38-39页 |
·考虑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国家综合负债率 | 第39-41页 |
·对我国国债规模的综合评价 | 第41-43页 |
4. 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国债规模 | 第43-49页 |
·选取关键因素 | 第43-45页 |
·变量检验和建立模型 | 第45-47页 |
·预测国债发行规模及结论 | 第47-49页 |
5. 政策建议 | 第49-53页 |
·防范潜在债务向显性债务的转化 | 第49-50页 |
·建立政府潜在债务监控体系 | 第49-50页 |
·加强信息披露 | 第50页 |
·采取措施有计划地逐步消除政府的潜在债务 | 第50页 |
·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集中度 | 第50-53页 |
·整顿财政分配秩序,提高财政集中度,减少财政对国债的依赖 | 第50-51页 |
·实施适度的国债控制政策,调整国债使用方向,提高国债使用收益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