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导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2 社保基金的概念和发展概况 | 第8-11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13-14页 |
1.4.2 比较制度分析法 | 第14页 |
1.4.3 Eviews统计分析法 | 第14-15页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2.3 总结 | 第19-21页 |
3. 社保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分析 | 第21-28页 |
3.1 公司治理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3.1.1 股权结构理论 | 第21页 |
3.1.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3.1.3 公司治理理论 | 第22页 |
3.2 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因分析 | 第22-24页 |
3.2.1 参与治理的成本分析 | 第23页 |
3.2.2 参与治理的收益分析 | 第23-24页 |
3.2.3 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股数效应和公司数效应模型 | 第24页 |
3.3 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主要方式 | 第24-28页 |
3.3.1 沟通磋商 | 第25-26页 |
3.3.2 提交议案和参与投票 | 第26页 |
3.3.3 提出公开批评和发表“焦点名单” | 第26-28页 |
4. 社保基金参与治理对缓解我国上市公司代理问题的意义 | 第28-31页 |
4.1 我国上市公司代理问题的现状 | 第28-29页 |
4.2 社保基金的“制衡”与“补位”功能 | 第29-31页 |
4.2.1 大股东掠夺与机构“制衡” | 第29-30页 |
4.2.2 内部人控制与机构“补位” | 第30-31页 |
5. 社保基金持股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31-44页 |
5.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 第31-33页 |
5.2 研究模型与变量说明 | 第33-36页 |
5.2.1 变量的定义 | 第33-35页 |
5.2.2 模型的构建 | 第35-36页 |
5.3 实证检验过程及其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5.3.1 描述性统计量 | 第36-37页 |
5.3.2 相关性分析 | 第37-38页 |
5.3.3 模型分析结果 | 第38-39页 |
5.4 工具变量法检验 | 第39-44页 |
5.4.1 工具变量的选择 | 第39-41页 |
5.4.2 工具变量法的模型与检验结果 | 第41-44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4-48页 |
6.1 结论 | 第44-45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5-46页 |
6.3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