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3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论文框架与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1.5.1 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1.5.2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 第16-22页 |
2.1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历史 | 第16-18页 |
2.1.1 人工智能技术简介 | 第16页 |
2.1.2 弱人工智能技术和强人工智能技术 | 第16-17页 |
2.1.3 人工智能技术的历史 | 第17-18页 |
2.2 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其影响 | 第18-22页 |
2.2.1 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 第18-20页 |
2.2.2 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主要影响 | 第20-22页 |
第3章 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伦理问题及其成因 | 第22-38页 |
3.1 人工智能技术主要伦理问题的表现 | 第23-33页 |
3.1.1 人权伦理问题 | 第23-25页 |
3.1.2 责任伦理问题 | 第25-28页 |
3.1.3 道德地位伦理问题 | 第28-29页 |
3.1.4 代际伦理问题 | 第29-31页 |
3.1.5 环境伦理问题 | 第31-33页 |
3.2 人工智能技术伦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3-38页 |
3.2.1 技术上的局限性 | 第33-34页 |
3.2.2 伦理规制与伦理原则的缺乏 | 第34-35页 |
3.2.3 政策法规的滞后与不完善 | 第35-36页 |
3.2.4 公众道德素质及文化素养的欠缺 | 第36-37页 |
3.2.5 监督管理的不到位 | 第37-38页 |
第4章 人工智能技术伦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 第38-51页 |
4.1 技术层面的应对策略 | 第38-41页 |
4.1.1 加强国际间人工智能的交流与合作 | 第38-39页 |
4.1.2 使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更多哲学思想 | 第39-40页 |
4.1.3 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生态文明观相一致 | 第40-41页 |
4.2 人类自身层面的应对策略 | 第41-45页 |
4.2.1 增强科学家道德责任感,把握技术发展方向 | 第41-43页 |
4.2.2 提高公众文化素养,正确认识人工智能技术 | 第43-44页 |
4.2.3 增强公众伦理观念,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 第44-45页 |
4.3 制度规范层面的应对策略 | 第45-51页 |
4.3.1 通过立法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 第45-46页 |
4.3.2 构建人工智能技术伦理准则并确立最高发展原则 | 第46-48页 |
4.3.3 严格监督人工智能技术新产品各个环节的发展 | 第48-49页 |
4.3.4 科学管理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使用情况 | 第49-51页 |
第5章 结论及其展望 | 第51-53页 |
5.1 总结 | 第51页 |
5.2 展望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