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扶贫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7-9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3.1 关于贫困文化、文化贫困和文化扶贫的研究综述第11-14页
        1.3.2 关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扶贫的研究第14-15页
    1.4 核心概念界定第15-17页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页
    1.6 研究内容第17-19页
2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第19-28页
    2.1 理论基础第19-21页
        2.1.1 社会发展理论第19页
        2.1.2 反贫困理论第19-21页
    2.2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与文化扶贫的逻辑统一性分析第21-28页
        2.2.1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要求第21-23页
        2.2.2 文化扶贫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第23-26页
        2.2.3 新农村建设与文化扶贫的共性第26-28页
3 文化扶贫的历程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表现第28-37页
    3.1 文化扶贫的历程第28-31页
        3.1.1 文化扶贫:政策忽略阶段(1978——1985)第28页
        3.1.2 文化扶贫:政策起步阶段(1986——1993)第28-29页
        3.1.3 文化扶贫:改革完善阶段(1994——2000)第29-30页
        3.1.4 文化扶贫:纵深发展阶段(2001——)第30-31页
    3.2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扶贫成就概述第31-34页
        3.2.1 精神帮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文明新风第31-32页
        3.2.2 观念帮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现代思维第32页
        3.2.3 素质帮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劲动力第32-34页
    3.3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扶贫突出问题分析第34-37页
        3.3.1 智力支持的深度有待加强第34-35页
        3.3.2 技能培训的效果有待提升第35页
        3.3.3 文化服务的水平有待提高第35-37页
4 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文化扶贫难以深入的原因第37-45页
    4.1 政府扶贫理念的偏差第37-39页
    4.2 贫困地区文化推广的制约因素多第39-41页
        4.2.1 传统文化的掣肘第39-40页
        4.2.2 贫困人口素质低第40页
        4.2.3 环境恶劣、文化基础薄弱第40-41页
    4.3 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第41-42页
    4.4 多元扶贫主体参与的局面难以形成第42-43页
    4.5 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缺乏长效机制第43-45页
        4.5.1 统一的组织保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第43-44页
        4.5.2 资金投入和工作运行机制不畅第44页
        4.5.3 缺乏文化扶贫的监督与评价机制第44-45页
5 完善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文化扶贫的对策建议第45-52页
    5.1 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第45页
    5.2 深入提供公共服务第45-46页
    5.3 着力提高人口素质第46-47页
    5.4 破除城乡文化藩篱第47-48页
        5.4.1 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第47-48页
        5.4.2 既要“文化下乡”也要“文化进城”第48页
    5.5 推动社会共同参与第48-49页
        5.5.1 贫困主体的参与第48-49页
        5.5.2 其他扶贫力量的参与第49页
    5.6 完善各种保障机制第49-52页
        5.6.1 完善统一的文化扶贫组织保障机制第49-50页
        5.6.2 建立健全政府资金保障机制和日常工作机制第50页
        5.6.3 健全政府绩效考核评估和奖惩激励机制第50-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高校党校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