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我国城市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机制研究

中文提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9-15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9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本文的研究框架与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难点第14-15页
        1.4.1 本文的创新点第14页
        1.4.2 本文的难点第14-15页
2 基本概念与理论阐述第15-24页
    2.1 基本概念第15-17页
        2.1.1 机制的含义第15-16页
        2.1.2 公共危机与城市公共危机第16-17页
            2.1.2.1 公共危机第16页
            2.1.2.2 城市公共危机的特性第16-17页
    2.2 公共治理第17-19页
        2.2.1 公共治理的兴起第17-18页
        2.2.2 公共治理的内容第18-19页
            2.2.2.1 公共治理是多元主体参与的一种集体行动第18页
            2.2.2.2 公共治理的责任边界具有模糊性第18-19页
            2.2.2.3 公共治理是多元管理主体的协作管理第19页
    2.3 公共危机治理第19-24页
        2.3.1 公共危机治理的内涵第19-20页
        2.3.2 公共危机治理的特征第20-21页
            2.3.2.1 公共危机治理的目标是维护全社会的公共利益第20页
            2.3.2.2 公共危机治理主体是多元化的第20页
            2.3.2.3 公共危机治理以政府强制力为主,弹性化措施为辅第20-21页
            2.3.2.4 公共危机治理过程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过程第21页
        2.3.3 从公共危机管理到公共危机治理第21-24页
            2.3.3.1 公共危机治理的过程框架第21-22页
            2.3.3.2 公共危机治理的行动逻辑第22页
            2.3.3.3 公共危机治理与公共治理、政府危机管理的区别第22-24页
3 城市公共危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驱动机制第24-34页
    3.1 为本研究所做的两个说明与一个假设第24-25页
        3.1.1 两个说明第24-25页
            3.1.1.1 城市公共危机的类型第24页
            3.1.1.2 公民参与的态度取向第24-25页
        3.1.2 一个假设第25页
    3.2 公民参与是公共治理理论的内在组成部分第25-28页
        3.2.1 公民参与的内涵和要素条件第25-27页
            3.2.1.1 公民参与的内涵第25-26页
            3.2.1.2 公民参与的要素第26-27页
            3.2.1.3 公民参与的主体性条件第27页
        3.2.2 公民参与是推动城市公共治理发展的内在要求第27-28页
            3.2.2.1 公民参与是城市公共治理民主化实现的基础第27页
            3.2.2.2 公民参与是城市公共治理目标实现的动力源泉第27-28页
            3.2.2.3 公民参与是城市公共治理主体多元化的要求第28页
    3.3 城市公共危机治理需要公民的广泛参与 20第28-32页
        3.3.1 城市政府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作用与不足第28-30页
            3.3.1.1 城市政府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作用第28-29页
            3.3.1.2 城市政府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不足第29-30页
        3.3.2 公民参与是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30-32页
            3.3.2.1 公民参与是城市提高危机预警和防范能力的基础第30-31页
            3.3.2.2 公民参与是弥补“政府失效性”必要手段第31页
            3.3.2.3 公民参与是提高社会自我救助能力,扩大社会资本的有效途径第31页
            3.3.2.4 消除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第31-32页
    3.4 城市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的现实基础第32-34页
        3.4.1 公民参与的物质基础不断增强第32页
        3.4.2 公民参与的形式更加多样第32-33页
        3.4.3 公民参与的主体范围不断扩大第33-34页
4 城市公共危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运行机制第34-44页
    4.1 我国城市公共危机治理中公民参与存在的问题第34-37页
        4.1.1 参与意愿不强,动员式、执行式参与是参与的主要途径第34页
        4.1.2 制度化参与长期存在第34-35页
        4.1.3 公民参与蕴含的公共性不足第35-36页
        4.1.4 公民参与的后续性乏力第36-37页
        4.1.5 公民参与的代表性不全面第37页
    4.2 城市公共危机治理中公民参与不足的原因分析第37-41页
        4.2.1 政府方面第37-38页
            4.2.1.1 官僚制的封闭现象依然严重第37-38页
            4.2.1.2 严密的金字塔组织第38页
            4.2.1.3 “经济人”假设理论带来的困扰第38页
            4.2.1.4 城市政府对于公民参与理念和方式的认识存在缺陷第38页
        4.2.2 公民方面第38-40页
            4.2.2.1 相关知识的缺乏第38页
            4.2.2.2 公民参与中达成共识的困境和利益选择的矛盾第38-39页
            4.2.2.3 公民参与动因的不平衡性和参与内驱力的缺乏第39页
            4.2.2.4 公民对政府部门在某种程度上缺乏信任第39-40页
        4.2.3 外在制度环境方面第40-41页
            4.2.3.1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第40页
            4.2.3.2 相关法律制度缺乏第40页
            4.2.3.3 公民参与渠道不畅通第40-41页
    4.3 城市公共危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实现第41-44页
        4.3.1 培育公民意识,提高公民参与能力第41页
        4.3.2 赋予公民同等的参与权利第41页
        4.3.3 转变政府官员的理念,打破官僚封闭思想第41-42页
        4.3.4 畅通参与渠道,传播真实信息第42-43页
        4.3.5 实现危机动员的科学化第43页
        4.3.6 实现政府的利益引导与社会监督,增强互信程度第43-44页
5 城市公共危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保障机制第44-55页
    5.1 组织层面第44-48页
        5.1.1 大部门体制一般要求第44-45页
        5.1.2 建立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组织大部门制的改革思路第45-48页
            5.1.2.1 城市公共危机治理大部制改革的必要性第45页
            5.1.2.2 组建城市公共危机治理核心机构的大部制改革设想第45-48页
    5.2 法制层面第48-49页
        5.2.1 明确公民社会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地位第48页
        5.2.2 明确公民社会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权利与义务第48-49页
        5.2.3 明确公民社会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其他相关内容第49页
    5.3 技术层面第49-50页
        5.3.1 尽快构建政府公共危机治理信息平台是前提和保障第49页
        5.3.2 公众网络平台的构建是参与的重要平台和基础支撑第49-50页
    5.4 文化层面第50-55页
        5.4.1 开展公共危机治理教育第50-52页
        5.4.2 塑造公共危机治理文化第52-55页
            5.4.2.1 塑造公共危机治理的行政文化第52-53页
            5.4.2.2 加强风险意识、培养预防习惯第53页
            5.4.2.3 充分发掘传统文化在危机治理方面的积极成果第53-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闻专业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热点事件报道研究--以“郭美美事件”为例
下一篇:日本残疾人康复经费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