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2.1 浙江省游泳运动的发展 | 第11-12页 |
2.2 身体形态与游泳运动员选材 | 第12-14页 |
2.3 运动员体能 | 第14-16页 |
3 研究设计 | 第16-19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16-17页 |
3.2.2 实验测试法 | 第17页 |
3.2.3 TOPSIS综合评价法 | 第17-18页 |
3.2.4 数理统计法 | 第18-19页 |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9-51页 |
4.1 各项目游泳运动员运动成绩与各形态、体能指标间的相关性 | 第19-23页 |
4.1.1 男子各项目运动员各指标与运动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 第19-21页 |
4.1.2 女子各项目运动员各指标与运动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 第21-23页 |
4.2 身体形态机能与体能评价模型参数 | 第23-24页 |
4.3 浙江省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体能评价结果 | 第24-45页 |
4.3.1 男子各项目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体能的模型及评价结果分析 | 第25-36页 |
4.3.1.1 男子100m自由泳运动员身体形态、体能的模型及评价结果 | 第25-28页 |
4.3.1.2 男子100m蝶泳运动员身体形态、体能的模型及评价结果 | 第28-30页 |
4.3.1.3 男子100m蛙泳运动员身体形态、体能的模型及评价结果 | 第30-32页 |
4.3.1.4 男子100m仰泳运动员身体形态、体能的模型及评价结果 | 第32-34页 |
4.3.1.5 男子200m混合泳运动员身体形态、体能的模型及评价结果 | 第34-36页 |
4.3.2 女子各项目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体能的模型及评价结果分析 | 第36-45页 |
4.3.2.1 女子100m自由泳运动员身体形态、体能的模型及评价结果 | 第36-38页 |
4.3.2.2 女子100m蝶泳运动员身体形态、体能的模型及评价结果 | 第38-40页 |
4.3.2.3 女子100m蛙泳运动员身体形态、体能的模型及评价结果 | 第40-42页 |
4.3.2.4 女子100m仰泳运动员身体形态、体能的模型及评价结果 | 第42-43页 |
4.3.2.5 女子200m混合泳运动员身体形态、体能的模型及评价结果 | 第43-45页 |
4.4 案例分析 | 第45-51页 |
4.4.1 身体形态案例分析 | 第46-51页 |
4.4.1.1 长度类指标 | 第46-47页 |
4.4.1.2 围度类指标 | 第47-49页 |
4.4.1.3 宽度类指标 | 第49-51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1-53页 |
5.1 结论 | 第51-52页 |
5.2 建议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游泳运动员测试指标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